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牛与奶的詞語----老郭中秋习作

本帖最後由 hkc 於 2017-9-17 10:39 編輯

“牛与奶的詞語"

郭良寬
2017-09-15


乳牛与牛奶



“牛与奶的詞語"

    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就决定了牛的命运主要满足舌尖上肉类和奶制品。

    个别国家像印度,牛算是幸福的,人们当它为神,谁敢对它下屠刀,百姓不饶,牛老了据说还可到“牛老院”度过晚年。西班牙人会培养特殊的牛种,据称这些牛多为色盲,脾气暴躁,斗牛士把东西在跟前晃动,就横冲直闯,斗牛士通过优美的翻跟斗、躲闪等肢体姿势,一冲一闪,很刺激,造就了闻名于世的西班牙斗牛表演,设想最大的斗牛场可容纳两万五观众,每周至少一次,足见斗牛现在已成为该国旅游业的名片。此外,西班牙还发明了奔牛节,把本来性格温柔的牛,培养成能在狭窄的街道跟老爷们玩斗气;双方都觉得过把瘾;而文艺工作者索性就把斗牛舞搬到舞台,变成拉丁舞的一个舞种。
   
    与新西兰、澳洲或阿根廷等国情不同,中国人多草少,自然在餐桌上牛肉的出现率没西方或拉美国家多。但中国人却擅长凭想象力发挥牛的语言文字,牛肉没老外吃得多,却把牛词语说得振振有词,也是够牛的。

   作为过来人,忆往事,我们就像生活在放大了的七十二房客的街坊邻居,张三李四赵五木头六的所作所为,了如指掌,大部分可用老祖宗留下的牛词语来概括。

    *改革开放前上大学是公费,毕业就得国家分配,于是就有相好的男女同学结婚後分居两地工作,散多聚少,这种夫妻是当代的牛郎织女,如果没有背景或有一方在遥远的边疆,要申请团聚可要使吃奶之力,小孩已经满地跑,还不认识爸爸都有可能。

   *有的同学,名校毕业,分到小单位,觉得大材小用,像杀鸡用牛刀;而有的同学有才能,却愿意先积累经验,在小事上施展一下,这叫牛刀小试。有的口水多过茶,竟敢说牛顿是牛群的叔叔,哪儿对哪儿呀,吹吧,继续吹。有的人天生性格肉,未老先衰,做事慢吞吞,一点不利落,人家给他外号老牛拉破车不过分。

   *在六十年代,有了孩子,工资少,也没有奶粉供应,于是用代乳粉补充营养,那年代,人们要求不高,见有“乳”字,以为就有奶,其实其成分就是黄豆粉,美其名曰是中国式的奶粉。 ,

   *老人家思想保守,看年轻人用手机买东西和付款,觉得这样冒失,没弄清情况就决定,如同隔山买牛。

   *也许孩子也摸透大人的心理,怎么就有“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呢!

   *多如牛毛的反义词是九牛一毛。

   *回家过年是国人的传统,于是这个时段票贩子猖獗,北京话叫“拼缝儿的”,上海话和广东话叫“黄牛党”。

    *奶妈——这是中国特色古老的行业,那年代国内没奶粉,母亲缺奶,或为了保持两胸丰满,于是有了奶妈这个行业,顾别人为自己的孩子喂奶。说也奇怪,三鹿毒奶粉事件之後,奶妈这个职业一下又红火起来,北京有些“高档奶妈”的月工资长到了四千元,说白了,人有钱了,觉得这样保险。以咱第三者眼光看,如果奶妈同样也吃有污染的食物,其奶又能可靠到哪里去?对婴儿来说,有奶就是娘,当然啥也不知道。现在这个词语多用来比喻贪利忘义的人。

   *二奶——不是字面上有两个奶头的妈妈。这是当前上网率很高的新词,旧词叫情妇,难听说叫狐狸精。大奶、二奶本是一对天敌,他们竟然可联起手来。有消息透露,某地二奶从岗位上失业後,脑瓜一热,成立了一个“狐狸精公司”,雇了下岗的二奶,专门承揽一种业务:勾引男人,帮助大奶考验丈夫是否忠诚,或帮助妻子拿到丈夫有外遇的证据,生意还火。在中国,嘛事都有可能发生。老外办事倒很干脆,双方感情不合,就不互相伤害,离婚了事。

   *对牛弹琴——早期是用来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是贬义词。现在证明,牛也懂音乐,牧牛人可以吹号来召唤牛,也有牧场还特地播放音乐以增加牛的食欲,也增加牛的产量。这么一来,对牛弹琴变成褒义词了。

   *牛市—— 这是股民每天所期望的。

   写到此够了吧,牛与奶不仅满足舌尖上的需求。其词语经过国人的发挥,让我们说话更加风趣,大部分是民间语言,想在严肃的政府报告、学术论文里找到它不易,好比河水与井水那样,各有不同用途。(老郭中秋习作)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