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走近太极拳

本帖最後由 mny 於 2018-10-7 17:56 編輯

走近太极拳
    ——问门在何方

巴中59年届钱裕铭

  经过了漫长的太极拳习练,拜了不少师父,让我觉得此拳有着和其他拳种明显不同之处。这种感觉到了这最近几年里愈发强烈起来。
  记得当年在台湾拜师时,师父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学习太极拳犹如深入宝山,穷毕生精力和时间,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很可能其结果只是仰天长叹,空手而回。也由于这段话引发了我对太极拳长年探索的兴趣。
  初练时,非下苦功不可,每天勤习各种套路,一套套打下来,汗如雨下,手脚麻木,腰酸背痛,已是不在话下。紧接下来就得学习试力,推手散手等等,总而言之,这种学习方法都是以熟能生巧,以自身的劲力如何巧妙的对抗或引化外力为主导的拳术方向。
  其实太极拳自面世迄今,被世人的重视和探讨都没有停止过。市面上大量的书籍,名师的讲述、身教,分析和自身的体会都是随手可得和提供参阅的,但是作为在当时名嘈天下的无敌拳,“软十三,不敢沾”的拳种都在软绵绵有气无力的训练中培育-的拳脚功夫,真不敢相信它是可以用来拼杀搏击,威慑四方的神奇武功。尤其是更深入来说,它必须在“太极不动手,动手非太极”以及“无力打有力”的境界中完成的。
  在好奇心的驱动和不断地追寻下,直到最近的几年里似乎出现了另一种机遇。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义兄给我开讲佛学并赠书于我向学。在佛理有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折服了我,不期然地在习拳架中亦去试用贯彻,觉得很有体悟。太极拳一直以来被认为中华文化瑰宝、国粹是儒释道教义的综合结晶。但这儒释道哲学文化如何能在太极拳习练被表现出来,这是习练者的一大迷惘。
  在精心阅读和感受体悟,渐渐地觉得儒释道的文化教义:中庸佛性阴阳无为尽是蕴藏于自身体内已存在的通性,如此以来与其把净练拳架招式作为目标,倒不如通过习练拳架招式,配合其陰陽起承轉合來作為橋樑,边习练边开悟地将本来已存在于自身的儒释道通性开发和发挥出来。
  既然儒释道文化在拳理中的表现,它应该是通向学好太极拳的入门必经之路。
  出名的武侠小说家金庸有过这样对太极拳的评语,很值得参考,今录如下:
  太极拳的基本构想在世界任何拳术、武功搏击方法中是独一无二的……。
  练太极拳,练的主要不是拳脚功夫,而是头脑中、心灵中的的功夫。如果说“以智胜力”恐怕还说得浅了,最高境界的太极拳,甚至不求发展头脑中的“智”,而是修养,一种冲淡平和的人生境界,不是“以柔克刚”而是根本不求“克”。脑中时时存着一个“练到上乘境界”的念头去练拳,也就不能达到这境界吧。
  如此看来,在举世愈益盛行习练这优美而且对健康大有裨益的各种类别的太极拳艺,若能好好地在门内中正安舒大方施展整体精气神,必将陪伴着我们能在这趟真善美的人生渡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