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访中原古都
承誉德大酒店
刚从青岛回来没几天,旅途的疲劳还未消尽,又跟着59年届的大哥大姐们去到河南和陕西的6日5夜跨省游。与去年的贵州游一样,在充满笑声和歌声中我们度过了开心的旅途。
6月4日早上8时未到,团友们都已准时在指定地点集合。统一拿到登机证后,团长和领队就忙于按照分房排位重新分派机位,避免了上机后个人再调位的麻烦,足见他们工作的细致到位。下午13:24 KA740班机起飞,15:30落地郑州机场。外面下着雨,有点凉意。王姓导游是个爱唱歌的小伙子。他以清唱豫剧“花木兰”作为见面礼欢迎我们的到来。
我们的、登机闸口
机场停机坪,当日本天气不佳,乌云密布。
我们的班机
郑州机场取行李处
郑州机场外
我们在这里等旅巴从停车场驶来接我们
从机场赴酒店途中抓拍街景
赴酒店途中抓拍街景
赴酒店途中抓拍街景
爱唱歌的导游小王,车上显示时间已是下午5:06。
车外的雨越下越大
为了方便第二天游览少林寺,旅行社安排了我们到位于郑州西南的新密市,距新郑国际机场50公里的承誉德大酒店。从郑州机场出发,旅游巴在雨中直奔酒店,下午5:30到达酒店。分派房间后已是午后6时,第一日行程结束。
承誉德大酒店毗邻嵩山少林,于2006年9月28日隆重开业,2009年8月26日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五星级旅游饭店”,是一家集中国传统庭院回型结构、休闲花园、鼎形外观建筑与欧式风格融汇一体的豪华酒店。酒店的後花園有小型亭臺樓閣小橋流水!
酒店外街景
酒店大门
酒店外停车场
进入大堂一幅巨大豪华的金黄色屏风墙映入眼帘
大堂
大堂一侧
左:在金黄色屏风墙前的接待柜台;右:大堂一侧
酒店大堂一角
二楼餐厅
楼下酒吧
大堂楼梯通二楼餐厅
左:大堂里的木雕摆设;右:大堂里的铜雕
大堂正面摆放精致的福禄寿雕塑
雄鹰展翅木雕在大堂左侧
《老子祈福》大叶樟木雕
特大豪华古式木沙发
制作精美的三圣佛像
古代的嫁妝之一「千工拔步床」
左:招财进宝佛像; 右:大堂理的石雕
摆在大堂里用整块大石凿出的石雕大盆,
酒店门外夜景
酒店门外一景(外面还下着雨,无法拍得酒店外观夜全景)
左:酒店特大花瓶摆设;右:酒店门前石柱的雕刻
酒店电梯走廊在大堂屏风后
大堂屏风后的木雕摆设
从房间窗口俯瞰酒店外景色
从房间窗口俯瞰酒店停车场
酒店外楼牌
酒店大门前石柱
酒店外貌
从街对面拍的酒店外观
酒店后花园停车场
酒店后花园
酒店后花园
酒店后花园
酒店后花园
酒店后花园
酒店后花园
酒店后花园
酒店后花园
酒店后花园
酒店后花园
酒店后花园
条件限制无法拍出酒店夜后花园、大堂全貌,只好以网络图片补充。
后花园全景(网络图片)
酒店大堂全景(网络图片)
夜幕中的承誉德大酒店外观全景(网络图片)
走访中原古都
《嵩山少林寺》
2017年6月5日,天公不作美,在风雨中我们游览了嵩山少林寺,气温降到17度(也许更低),有些团友都穿起羽絨褸了。高高低低的石板路,坑洼之处多积水,多数游客都买了雨衣档风雨,还得买鞋套以防弄湿鞋袜。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唐宋时期是「少林寺」的辉煌年代,到1928年民国时期衰落。
停车场
嵩山少林景区简介
乾隆御筆:天下第一祖庭
左图:少林寺内千年古树洞见证着少林功夫二指禅修炼的艰辛
右图:冒着风雨游客们在石碑前认真听导游讲解
左图;鼓楼;右图:太宗文皇帝御書碑(网络图片)
少林寺現有各類碑刻204方。其中豎碑123方,嵌碑65方,散殘碑刻16方。「太宗文皇帝御書」七個大字,是唐玄宗李隆基御書,碑中記載十三棍僧搭救唐太宗的事蹟。
石碑下的龙龟赑屃被游客摸得油光铮亮,以祈求身体安康富贵吉祥。
古代中国传说中,赑屃是龙王的第六个儿子,本名霸下又称龙龟,属灵禽祥兽,喜欢负重,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赑屃寓意着长寿吉祥,相传:摸摸它的头一生不发愁、摸摸它的颈一生不生病、摸摸它的背长命又百岁、摸摸它的牙金银财宝往家爬,因此吸引了众多游客竞相抚摸以求多福,久而久之石刻的神兽也被摸的光滑铮亮。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後面是藏經閣
“蔵经阁”这三个字是赵朴初先生题写的,‘蔵’字不完整,左下侧少了半片。据说,是赵朴初先生觉得藏经阁因曾经在民初軍閥縱火之下毀於火災,已经不完整,就把左边的那两笔画给去掉了。
在藏经阁台階下面東側有一口大鐵鍋,直徑1.68米,周長5米,內深0.83米,重1300斤,鑄造於明萬曆四年(1576年)。在少林寺鼎盛時期有2000人,据说,这口大铁鍋是当时少林寺和尚用来炒菜用,炒菜的時候在鍋上面架一根橫樑,腿勾在上面頭朝下炒菜,只有有“倒掛金鈎”功夫的,才有本事用它炒菜。
明代大铁鍋(网络图片)
这是方丈办公的地方,由于方丈经常除外公干所以常年紧闭大门。
立雪亭
立雪亭,又名达摩亭,為纪念禪宗二祖「慧可」立雪明志,不畏气候寒冷,仍跪於雪中向初祖达摩求法之地而建。
图中石碑上是达摩的雕像
达摩的铜像
达摩又作菩提达磨,简称达摩,中土的印度人,达是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弟子,為佛教中国禪宗初代祖师,被尊称為「东土第一代祖师」。南北朝时来到南朝梁,但因与梁武帝话不投机,而转投北魏的少林寺面壁。相传达摩是《易筋经》的撰写者、少林七十二绝技的创造者、将佛教禪宗带入中国的布道者,是一位拥有诸多神奇传说的人物。
西方聖人殿
西方聖人殿的特色為壁上的『五百羅漢朝毗盧』大型壁畫,據說這壁畫60年會變色一次,而特色之二,便是殿內地面有許多坑,為清代少林武僧練拳習武的腳坑遺址。
走访中原古都
《游塔林●看武术表演》
从少林寺往西步行约250米到达“塔林”,塔林是少林寺歷代德高望重的僧侣的坟墓。这些僧侣圆寂后,他们的骨灰(尸骨)被放入地宫,然后在上面造塔,塔的大小、高低和层数的多少是由僧侣们生前佛学造诣的深浅、威望高低、修行程度和功德大小来决定的,最高七层,寓意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塔林现存从唐代贞元七年(791年)至清代嘉庆八年(1803年)的砖石墓塔共243座,整个塔林占地约14000平方米。
垃圾桶也是石雕!
参观塔林后赶着去少林武术馆看武术表演。武术馆里演每小时有一场半小时的表演,我们赶到之时已是11:30,这场节目刚开始,场内坐满早到的观众,场内并不设座号,我们在黑暗中摸黑寻找空位置坐。
少林武术馆,在此看少林武术表演。
少林弟子表演喉頂長矛绝技
本来我买有武术表演的光碟,不知怎么的,回来却找不到那片光碟了,有些遗憾!以下是自己录制的部分现场视频。
童子功
蛤蟆功
少林气功
少林寺是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號稱「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因其歷代少林武僧潛心研創和不斷發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揚天下,有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說;现每年有10万人在少林学功夫。
「天下第一名剎」牌坊
从停车场到少林寺还有相当长的路程,
必须改乘景区内的环保巴士出入。
下山去停车场,搭回自己的旅巴赶去午餐了
午餐吃斋,在素菜馆附近有一座著名的尼僧寺院,门前有一座“国泰民安”的四方形大鼎,这口大鼎是香客们为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敬奉的。
四方形大鼎后就是永泰寺
走访中原古都
《洛阳龙门石窟》
2017年6月5日下午2时许我们到达“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位於洛阳市南郊12公里伊水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崖壁上,因为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从中流过,看上去宛若门厥,所以又被称为“伊厥”,唐代以后,多称其为“龙门”。
停车场
停车场附近
龙门石窟景区服务区
停车场到景区还有3公里多,需坐电瓶车过去,下车后经过三道门才能到达石窟前。第一道大门是验票门,第二道大门其实就是伊河大桥的桥洞,正好成了“龙门”。第三道大门,修成了门阙形状,上面镶嵌着“龙门石窟”字样的匾额。
第一道大门:景点检票口
第二道门:陈毅元帅书写的“龙门”,嵌在高高的拱桥上。
第三道门,郭沫若题写的黑底金字“龙门石窟”匾额高挂在门楼上。
龙门石窟开凿於北魏至北宋的四百餘年间,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至今仍存有窟龕2100多个,造像10万餘尊,碑刻题记3600餘品,多在伊水西岸。数量之多位於中国各大石窟之首,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為中国四大石窟;中国境内这四大石窟同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產名录。
伊河是中国黄河南岸洛水支流之一,发源於河南省洛阳市欒川县陶湾镇,流经嵩县、伊川,穿伊闕而入洛阳,东北向流至偃师与洛水匯合成伊洛河。伊河全长368公里,流域面积6100多平方公里。
仍在下不完的雨,在寒冷中撑着雨伞我们沿着河边伊河西岸宽敞的步道,一路游览西山石窟。照出的图片都是蒙蒙的,游览和摄影的兴趣顿减。
由郭沫若手书的石碑
部分团友在石碑前合影
鼠标左键双击图片可另开视窗看原大图
龙门大桥横跨伊河两岸
大桥全长303.8米,车道宽10米,两个人行道各宽1.5米。
漫水桥是一座木桥,连接伊水两岸,
景区内的手绘地图
冒雨爬上山近看“宾阳三洞”
峭壁上每个洞窟里都有大大小小的佛像
药方洞:洞门两侧刻有150多种药方
左图:潜溪寺: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
右图:宾阳北洞主尊阿弥陀佛。
潜溪寺前面是宾阳三洞,“宾阳”的意思是迎接初升的太阳。宾阳三洞开凿于北魏时期,是北魏的宣武帝为他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但仅完成中洞,南洞和北洞到初唐才完成。
左图:宾阳中洞;右图:宾阳南洞
“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是龙门石窟上的石刻字,相传是陈搏(871—989)的手书对联。但亦有说此刻石并非陈搏亲书,而是明人据真迹摹刻上石,今存于龙门石窟。字面意思:伟俊哉,驰骋天下之良驹!奇逸哉,龙行江湖之英豪!字里隐意:伟哉龙门,美如良骥!陈搏人杰,何人能敌?
此佳句是画家画马常用的题句。所谓「开张」,是形容雄伟开阔的样态;「天岸马」则是指能一跃而至天岸的良马;「奇逸」是形容变幻莫测、意态雄杰;「人中龙」则是人中豪杰的意思。(摘自网络资料)
「奉先寺」位在龙门石窟西山南边,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窟,是一个南北宽近四十米的露天大龕。这裡雕凿有九尊大型雕像,都是依山凿石而成。寺中的主像是卢舍那大佛,高17.14米,其中头高4米,耳长1.9米。这一区域凿建於唐咸亨三年(672年)到上元二年(675年)。传说是照着唐朝女皇武则天的相貌雕刻的,因此,当地人亦称為「武则天像」。
通往往奉先寺区的阶梯
从河岸仰摄奉先寺区
从河对岸隔河遥摄奉先寺区全景
隔河拉近镜头拍摄奉先寺区
左图:奉先寺主像卢舍那大佛(网络图片)
右图:《宴天下大酒店》,我们吃晚餐的地方。
大门。
是晚我们品尝了洛阳的水席。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二是热菜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我们只吃半水席。洛阳有三绝:龙门石窟、洛阳水席和洛阳牡丹,至此前两绝算领略了,遗憾的是不在季节内,看不到被誉为国色天香的洛阳牡丹。吃过晚饭,
餐馆大堂
餐馆大堂
走访中原古都
《雅香金陵大饭店》
2015年6月5日晚7点多,我们到达座落於洛龙的中心地帶的“雅香金陵大饭店”,洛龙区是河南省洛阳市的市辖区。原为洛阳市郊区的南半部分。现为市政府驻地和规划中的新兴城市中心。
雅香金陵是一座以太空为主题的标准5星级现代化大型智能酒店,外观建筑线条流畅、简洁大气;内部装潢新颖华丽,温馨舒适,充满未来科幻气息。饭店总面积43000平方米,高79米,共23层。酒店由南京金陵酒店管理公司连锁经营管理。
流线型式大门口外观
旋转大门
新颖华丽的大堂走廊
大堂
大堂
大堂接待处柜台
大堂一角
团友正在等待领队派房
晚上7:20华灯初上,从房间窗口看外面的夜景。
第二天早上5:30天已大亮,从房间窗口俯瞰街景。
晨早酒店外街景
酒店附近街景
早上7时道路开始繁忙
大门口外望街景
走访中原古都
《河南——陕西高铁之旅》
2017年6月6日,行程第三日按计划游览华山,我们将乘搭高铁离开河南洛阳。为免遇上堵车,早上8时我们就离开酒店,今天导游小王唱了一首“恰是你的温柔”与我们暂别两日,因为到陕西会有另一位女导游接待我们。
洛阳龙门站是郑西高铁除郑州东站、西安北站之外最大的客运站。龙门站整体设计为三层,局部四层,高28米。8:10我们已到达洛阳龙门站,我们将乘坐从郑州开往西安北的G2003班车。
我们只需坐一个站到华山北站下车。因为都是中途站,列车停站时间很短,导游和领队嘱咐我们上下车动作要快。华山北站是郑西高速铁路上的一个客运三等站。没有扶手电梯,我们必须自托行李上下楼梯。这些对我们这些七上八下的长者是一个考验,不过我们都很顺利的客服了。
从洛阳龙门站到华山北站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早上在洛阳,天还在下毛毛雨,来到华山却是大晴天,感觉真是好极了。
出了车站一位姓李的美女导游已在站外广场上等着我们,走过宽宽的广场过马路来到停车场,虽然才11点多,但因华山上无较好的食肆餐厅,所以安排我们先吃午饭才上山。
洛阳龙门站外貌(车上抓拍)
洛阳龙门站停车场(车上抓拍)
车子到达洛阳龙门高铁站,团友下车后还要走一长段的路。
高铁站入闸口
显示板上显示候车时间十分充裕。
洛阳龙门站楼下一景
月台
挺大的候车厅
洛阳龙门站内一景
大陆著名牡丹牌香烟专卖店
旅客入闸后乘扶手电梯下到月台
我们的团友在月台上排队等车
月台
G2003和谐号列车进站了
华山北站外貌
站外警察巡逻车
从车站出来到停车场须经过一个大广场
华山北站广场上的雕塑
过了广场要过马路
左图:我们在陕西的导游李琼; 右图:路上抓拍的宝莲灯石雕。
在路上见到到一座高高的柱形石雕,赶忙拿起相机抓拍。原来这是华山景区的新地标。柱形石雕是由华山景区了投资860万元在华山脚下修建的主题雕塑宝莲灯,雕塑高31米,柱身盘龙浮雕,顶上莲花绽放,底部雕刻发生在华山的宝莲灯传说故事沉香劈山救母。每到夜幕降临,在灯光的照射下,顶部莲花色彩变幻,美丽壮观。
夜幕中的宝莲灯石柱(网络图片)
走访中原古都
《华山客栈》
我们的午餐的地方叫“华山客栈”,餐馆的装潢让人感到像回到了“神鵰俠侶”的年代,体现金庸笔下那种“金戈铁马江湖梦,处处江湖处处家”的侠士意境。
华山客栈坐落于奇、险、峻、秀的华山脚下,距离华山北站7公里,是由武汉三特索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陕西华山三特索道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兴建,的一家以“侠”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观光型酒店。
“金戈铁马江湖梦,处处江湖处处家”的侠士石雕设在路边入口。
充满“侠”意的路边入口大门
华山客栈外貌
华山客栈全景
从华山客栈都可以看到“莲花灯”
右图:步入餐馆大堂在柜台前一个大大的侠字映入眼帘
餐厅门口左侧也摆放写上侠字的大鼓
左图:古装侠士在门口欢迎游客; 右图:餐馆内小店摆卖的玉雕。
处处都有侠字的餐厅摆设
从华山客栈后花园可清楚望到雄伟的华山身影
华山客栈后花园
华山客栈后花园
华山客栈后花园
华山客栈后花园
华山客栈后花园
华山客栈后花园
华山客栈后花园
华山客栈后花园
客栈外街景
华山客栈停车场
走访中原古都
《华山登高》
吃过午饭,我们正式开始了华山登高的旅程。与其他景点一样,必须转乘景区内环保车到景区。经过一段盘山公路,下车后再走一段路才抵达索道站。
下车走去售票厅
刻在大石块上的华山全景图
售票大厅
售票大厅内
排队等上环保车
从环保车站遥望华山景色
从环保车站遥望华山景色
华山,为五岳之一。位于中国陕西省渭南华阴县级市城南,西距西安市区120千米。西岳华山之「西」,是指地处中原的西边,「岳(或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相传东周平王迁都洛阳时,因华山位在京城洛邑之西,故称「西岳」。后来秦王朝建都咸阳,西汉王朝建都长安,都在华山之西,所以在那几个朝代,华山不再被称為「西岳」。直到东汉时代,光武帝刘秀建都洛阳后,华山才重新恢復「西岳」之称,并且沿用至今。
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北峰相对比较独立,东、西、南、中峰离的比较近。北峰是观赏华山三峰的最好地点,所以我们只到北峰登高。
左:在索道站附近的环保车站下车;右:回程时拍山下索道站
环保车经过盘山公路(车上抓拍)
车上抓拍盘山公路
车上抓拍盘山公路
经过一段小商铺
纪念智取华山八勇士的石雕
往索道站前行
索道站
左:徒步上山从此梯上;右:路边石雕
索道站内缆车
缆车出发啦!
来往缆车高挂在索道上(缆车上抓拍)
走出山上索道站见到上面的望河楼
开始登山了,兴奋!
见到一老汉挑一担水一步步艰难的上山,佩服!
望河楼
望河楼
我们的目标是到画面左上角那山间灰色小屋
此山路并不难走
山路虽在悬崖边,但并不险。
量掌山,在北峰东边
我们的导游
左图:回望只见索道站顶;右图:智取华山纪念亭。
终于到北峰顶,这里是热门照相景点,只能仰头照牌坊顶了。
回望纪念亭
俯瞰走过的山路
到刚才在山下看到的灰色小屋了
右边最高是西峰,左边最高是东峰,
两峰之间凸起的是南峰,人称天外三峰。
这梯真陡,可我们有一位81岁大姐老当益壮也爬上这条索道,好棒!
右图:北峰顶上金庸题字“华山论剑”石碑
天外三峰状如元宝,故又称财神山。
华山美景
介绍“财神山”的石刻
北峰顶平台上挂满金锁红丝带
华山北峰石碑
左图:山路上不知什么怪石;右图:特像中国地图的中华石
北峰云台山庄,是华山上酒店。
云台胜景
北峰顶上望东峰
回头又望望我们走过的山路
真武殿
真武殿内的真武大帝像
云台宫简介
北峰简介
华山上的小山峰
缆车上拍摄山谷景色
回到山下索道站
索道站附近奇石,你看像什么呢?
左图:华山是华夏之根;右图:天外山峰是财富之源
左图:“华山论剑”是华山五大标志之一;右图:真武大殿是华山上道教圣地
左图:智取华山八勇士是华山标志之一;右图:集市出口
山下索道站后面一景
山下索道站后面一景>
走到停车场要先经过长长的集市过道
假树也好乘凉
山下风光
山下风光
山下环保车站里
山下一景
路上远远望到华山地标莲花灯石柱
又回到华山客栈晚餐
华山客栈后花园再望华山
走访中原古都
《雅致东方酒店》
在华山客栈吃过晚饭,们来到位於临潼骊山脚下的“雅致东方酒店”。临潼是西安市最東邊的一個區,离华山一百多公里,區內名勝古蹟眾多,著名的秦始皇兵馬俑、華清池都在此,方便隔日游览。
虽已是晚7:30但仍未天黑,我们到达酒店门口。
雅致东方酒店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附属酒店
院区平面图
光华管理学院简介
酒店大楼正门
酒店大楼在“北京大学”院内
酒店外的花园广场
酒店外花园广场一景
酒店外花园广场一景
酒店大堂一侧
简洁亮丽的大堂
通向电梯的走道
大堂柜台
房间里的电视机好大
夕阳中的酒店外街景
华灯初上俯瞰街景
次日早上5点多在楼上看日出
早上6点的太阳已经让人睁不开眼
清晨对面塞特奥莱小镇旁的人行道
酒店附近十字路口
酒店附近小区
早上六点多天已大亮
左:酒店外路边路标;
右:酒店对面塞特奥莱小镇里有欧陆特色的钟楼
酒店外貌建筑并不很吸引人
路边红叶李
酒店对面塞特奥莱小镇
从装饰上看出小镇里专卖欧陆品牌商品
小镇外貌富有欧陆风情
酒店后面是“贾平凹文化艺术馆”
酒店花园里以“辟雍砚”造型的喷水池
“辟雍砚”喷水池的说明石碑
餐厅外的花园水池
左:酒店餐厅外花园水池里好多金鱼;
右:酒店旁三枝旗杆迎客
出发前全体团友在漂亮宽敞的酒店大堂里照张集体照
(鼠标左键双击图片可另开视窗看原大图)
早上8时从楼上房间再次俯瞰街景
上午8:56准备上车继续下一个行程——参观兵马俑
再多看一眼酒店外街景
走访中原古都
《兵马俑一号坑》
这是我第二次游览兵马俑,2000年老板派我到西安招工,临走前抽空匆匆游览了一下著名的兵马俑,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兵马俑,真被其壮观的阵容和技术所震撼。这么大的坑,整齐排列这么多、这么大个的陶俑,而且每个陶俑的模样、表情、服饰、姿势都不一样,这是在2200多年前制作的啊!
时隔17年后重游此地,还是那么令人激动。区别的是如今游客多了,周围设施更宽,更完善和豪华了,人们必须走更多更多的路才能出入景区。
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他的陵墓在西安城东30公里处。1974年2月,当地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俑。从此,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军阵被挖掘出来,并建成博物馆。
秦兵马俑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号、二号、三号坑组成。一号坑展现兵马俑阵、二号坑展示了曲尺形综合军阵,而三号坑则展现指挥军阵。其中,以展示了6000个兵马的一号坑最為奇观。博物馆内展示了相关的歷史文献、歷史电影及製品,极具歷史、文化及军事价值,让人重新发现中国古代的艺术及科学技术。
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目录,被称為世界上第八大奇迹。
一号坑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230米,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周各有五个门道。坑东西两端有长廊,南北两侧各有一边廊,中间为九条东西向过洞,过洞之间以夯土墙间隔。
早上九点半左右我们到达景区,只见已经有不少游客聚集在景区广场上。「不看兵马俑,等於没有真正到过中国」法国前总理希拉克游览兵马俑坑后的这句话,成為所有游览西安旅客必到兵马俑的原因之一。
早上九点多赴景区途中,车上抓拍临潼街景
骊山脚下的秦始皇兵馬俑景区前的广场
巨大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石雕招牌在景区广场中央。
多数人只看到此招牌的背面形状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骊山脚下,包括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和秦始皇帝陵·骊山园。
左图:景区广场的秦始皇塑像;右图:租用的耳机,自费人民币20元。
因展馆好大,游客多,导游建议我们租用耳机听讲解,100米范围内都可以清楚听到导游的声音,这样也方便团友不易走散。
景区大门
在景区大门前照个合影
(鼠标左键双击图片可另开视窗看原大图)
进入景区内排队等电瓶车到展馆
通往展馆要经过长长的道路(电瓶车上抓拍)
我们只参观一、二号坑和铜车马陈列室(网络图片)
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馆
拱形的一号坑展馆外貌
一号坑展馆入口
一号坑全景
一号坑一侧
一号坑一侧
一号坑正在修复中的兵马俑
一号坑正在修复的兵马俑
修复中的兵马俑
一号坑修复工作区
走累了,休息一下等其他团友看完一齐到二号坑去。
走访中原古都
《兵马俑二号坑》
秦兵马俑二号坑是1976年4月23日,考古队在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的东端北侧的钻探工作中,又发现的一个有兵马俑的坑,并命名为兵马俑二号坑。
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两坑相距25米,是三个兵马俑坑中发现最晚的一个,发现于1976年5月,1989年正式对外开放。三号坑面积最小,只有520平方米。此坑未经焚烧,系自然坍塌,但坍塌前曾遭人为的严重破坏,陶马、陶俑残破严重。破坏的原因目前还是一个谜。从发掘情况来看,三号俑坑可出土陶俑68件,陶马4匹,木质战车一乘,兵器34件。此坑经专家分析,应当是统帅一、二号坑军阵的指挥部,展示了最高指挥机关的形象。
秦始皇二号俑坑呈曲尺形,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
二号坑展厅入口
世界遗产标志
二号坑
二号坑
二号坑
二号坑
二号坑
秦代兵士服饰——铠甲
看完二号坑来到“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
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通透的天窗
青铜文物展厅
铜车马(网络图片)
铜车马各部位名称
铜车马(网络图片}
高级军吏俑
鞍马骑兵俑
鞍马骑兵俑
左图:跪射俑;右图:立射俑
左图:中级军吏俑;右图:三号坑(网络图片)
三号坑(网络图片)
三号坑(网络图片)
游览结束走出广场
走过一号坑展厅前的大广场
终于到出口闸门了
走出闸口还要经过小商铺过道
这个过道好长好长!
秦始皇的七匹骏马石雕
石雕旁的说明石碑
说明碑放大图
卖狐皮的小店
这些鸽子不怕人(要在香港倒是人怕鸽子——禽流感)
足足走了40分钟才走完这个过道,到前面的停车场!
走访中原古都
《临潼丝绸之路展览馆》
临潼丝绸之路展览馆并非我们参观的景点,来到这里为的是到位於其隔壁的一间餐馆吃午饭。由于展览馆门前摆有有许多与当年丝绸之路相关的人物雕像,因此也成了游客们照相的景点。
丝绸之路展览馆牌坊
骆驼队的雕像在展览馆门前,展现当年丝绸之路景象。
br>左图:在骆驼队前拉骆驼的雕像;右图:张骞雕像
张骞
左图:汉武帝雕像;右图:成吉思汗
班超
班超
陈汤
霍去病
我们吃午饭的地方(不知什么名)
吃过午饭我们去参观制作兵马俑的工作坊。
左图:据说是目前笔画最多的汉字。
此字念biáng,biángbiáng面、biángbiáng饼是陕西特产。
右图:陶俑製作坊商店里摆卖的工艺品
兵马俑製作坊的师傅正在示范制作兵马俑的过程
左图:工作人员正在做马俑;右图:未完成的外国人的真人像陶俑
做好未烧制的兵马俑
售卖品
摆卖的工艺品
摆卖的铜车马模型
这娃娃鱼应该不是售卖品吧?
左:丝绸之路展览馆前的张骞雕塑
右:陶俑製作坊商店里的售卖品
大大小小兵马俑售卖品
走访中原古都
《大慈恩寺》
吃过午饭,离开“丝绸之路展览馆”,我们出发参观大慈恩寺。位于西安市南郊的大慈恩寺是唐代长安的四大译经场之一,也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的祖庭,迄今已有1360余年历史。
大慈恩寺原为隋代无漏寺,唐高祖武德年间已经废弃,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是当时的太子李治为了纪念母亲长孙皇后而重新修建,改名大慈恩寺。
现在的大慈恩寺里只有三座建筑是古建筑,分别是钟楼、鼓楼和大雁塔。其它建筑,包括山门、大雄宝殿和兜率在内的其它建筑都是2009年重建的仿古建筑。
车上抓拍路景
到大慈恩寺路上抓拍
车上抓拍路景
两位戴红袖章的纠察用代步器巡逻(车上抓拍)
下午3点半左右到达景区,下车准备游览大慈恩寺。
下车后经过大雁塔南广场,这里是西安市民散步休息的好去处,主干道两旁有各式餐厅,还有西安音乐厅、西安美术馆等。大雁塔南广场最有名的标志是玄奘的雕像,十分高大,广场很宽敞,人也很多。大雁塔南广场有许多体现陕西习俗的雕像,很多游客在此摆pose拍照留念,还有古代著名的诗人雕塑,像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等。但我们时间有限,目标只是大慈恩寺,因此无法到处游览,匆匆跑去拍了玄奘铜像的正面像和周边景色,就要进寺内游览了。(从大慈恩寺门前只能看到玄奘铜像的背面)
大慈恩寺前的大雁塔南广场有人放风筝
大雁塔南广场一侧
大雁塔南广场最有名的标志玄奘的雕像树立在广场中央
左:大雁塔南广场上的玄奘铜像
右:大雁塔南广场上的玄奘铜像侧面像
大雁塔南广场上的路灯
从大雁塔南广场拍摄大慈恩寺全景
大慈恩寺南山门上的楹联:
胜地自西来,竹杖回春,特开千载梵境;
妙法传东土,慈云重荫,广被万劫众生。
山门上"大慈恩寺"匾额是江泽民题字。
大慈恩寺南山门全景
团友在大慈恩寺南山门前等入内参观
左:大慈恩寺建筑物平面图;右:三层铜铸大香炉上刻有“国泰民安”
寺院山门内,一座三层香炉映入眼帘,左右两旁有钟、鼓楼对峙,中轴线之主体建筑依次是大雄宝殿、兜率、大雁塔、玄奘三藏院。
鼓楼
钟楼
走过钟、鼓楼,沿中轴线往北走,在大雄宝殿前的东西两侧是“云水堂”和“客堂”。
东侧的客堂是寺院日常工作的管理中心,负责对外联络,宾客、居士、云游僧的接待,寺院各堂口的协调,僧众的考勤和纪律,各殿堂的管理,以及寺院的消防、治安等。客堂门柱上有一副对联,上联:人影匆匆扬花柳絮随春去,下联:香烟袅袅明月清风入座来。
西侧的云水堂是专门接待四方僧侣云游参学的机构。
客堂在大雄宝殿前东侧,楹联是:
人影匆匆,杨花柳絮随春去;
香烟袅袅,明月清风入座来.
云水堂在大雄宝殿前西侧,楹联是:
繁华梦里,锦绣乡中,举世皆知金玉贵;
落日楼头,清霜枕上,无人能作菜根谭。
左:大雄宝殿门额是赵朴初手书;
右:大雄宝殿东侧台基上的“天平晓钟”
大雄宝殿全景
大雄宝殿总建筑面积293.75平方米,宽23.5米,进深12.5米,高9米。大雄宝殿建在整体用汉白玉雕刻制成的双层须弥座台基上,石级的中间有两块硕大的双龙云水浮雕石陛,台基前有一对石经幢,东侧石经幢是“佛顶尊圣陀罗尼”,西侧石经幢是“唯诚30论。
左:双龙云水浮雕石陛;右:东侧石经幢
大雄宝殿内佛像
大雄宝殿中央高高的莲花宝座上双手合十的金身塑像是释迎牟尼佛像。佛祖东侧立有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叶;西侧立有其堂弟阿难。佛祖两侧壁上是十八罗汉像。
大雄宝殿后院,左右各有一排厢堂,东侧厢堂是:财神殿、甘露台、伽蓝殿;西侧厢堂是:先觉堂、示现堂、观音殿。
过了兜率继续往北就是大雁塔了,大雁塔建于唐代,寺院新建落成以后,玄奘法师受朝廷圣命,为首任上座主持,并在此地潜心翻译佛经十余年。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按照西域窣堵婆之法修建大石浮屠,高宗惧其难成,材料改为砖瓦,建成时有五层,高一百八十尺。武则天长安年间,进行募捐对塔进行改造,增加高度。现在大雁塔高七层,一百九十四尺。
玄奘三藏院位于西安大雁塔后方,是一座仿唐建筑群,主要有中院大遍觉堂、东院般若殿、西院光明堂。三藏院展现了玄奘法师辉煌的一生和他追求的理想。
大遍觉堂是专门供僧人早晚诵经的地方。名字來自唐高宗賜三藏法師名:大遍觉法師。
般若(读作bo ro),即通达最高智慧的意思,般若堂内展示的是玄奘法师从印度返回中国,受到唐太宗及朝廷的热烈欢迎,法师坚定不移,全身心投入译经弘法事业的历程。
西院的光明堂,讲述的是玄奘大师诞生、出家、立志西行求法,历经千难万险到达印度,遍历五印度参学、辩经,直至成为名震五印度高僧的感人事迹。
左:先觉堂也称祖师殿,供奉历代祖师的地方。
右:示现堂是展示佛祖为度化众生所显现出来的平常而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左图:观音殿供奉着千手观音;楹联是:
圆通苦海,驾慈航渡众生,除一切苦厄;
普门示现,应千身说佛法,结万世因缘。
右图:宝殿屋檐下的金色双鱼装饰
兜率和财神殿
兜率在大雄宝殿后面
兜率,也称為兜率天,是弥勒佛居住的地方,
据说那里的一天,相当於我们这个世界的400年。
兜率里的弥勒菩萨像
左:兜率里的弥勒菩萨像;右:牡丹园内只见牡丹亭不见牡丹花。
左:大雁塔;右:玄奘三藏院
西院光明堂展示的是大师出生到四十岁取经回国的经历和动人事迹,称为“参学求法”阶段;东院般若堂的内容是玄奘大师取经东归受到唐王朝的隆重欢迎和励志译经、传法弘法直到圆寂,称为“译经弘法”阶段;中间的大遍觉堂则以更深层次的内涵表现了“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的宗教背景,贯穿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空观念的佛教文化核心思想。
中院大遍觉堂
大遍觉堂里面供奉的玄奘法师铜像,
铜像前是玄奘法师的舍利塔,
塔里供奉着玄奘法师顶骨舍利。
般若堂
光明堂
各院的通道走廊
这是“般若堂”和“大遍觉堂”之间的院门。此门楹联为:
西域觅真经,五万里苦雨凄风,欲渡众生登道岸;
慈恩宏佛法,十一年青灯黄卷,唯凭一念证菩提。
慈恩盛世,楹联为:
雁阵横空,雁字云笺书佛法;塔身拔地,塔铃风韵播经声。
中院与西院之间的便门,楹联为:
佛只度有缘人,未备诚心还谋他事;
雨不滋无根草,欠存善念莫进此门。
门楣上横匾书:“万德园融”。
万德园融前的大象石雕
此院门,楹联为:
万里山川,引慈云于西极;百重寒暑,注法雨于东垂。
寺内石雕路标
寺内路边石雕
左图:寺内石雕;右图:古钟
开放式园林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
坐落在唐代大慈恩寺遗址上
要不是屋旁树有标志牌,一定以为这是什么殿堂,
却原来这“净心阁”是个卫生间哦!
200多年的古柽柳(柽,拼音 chēnɡ)
左图:古柽柳;右图:团长老黄在扮嘢搞笑
部分团友在大雁塔前合影
(鼠标左键双击图面可以另开视窗看原大图)
走访中原古都
《步行街上的大唐人物群雕》
大雁塔广场以大雁塔为中心,占地近1000亩,整体设计凸显大雁塔慈恩寺及大唐文化精神。整个广场分有几个部分:北广场、南广场、雁塔东苑、雁塔西苑、雁塔南苑、慈恩寺、步行街和商贸区等。
下午5时我们從大慈恩寺出來,走去停车场要经过大雁塔北广场。大雁塔北广场位于大慈恩寺北面,号称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广场和最大的水景广场,又是目前亚洲雕塑规模最大的广场。
我们沿着大慈恩寺东侧的步行街前往停车场走了约半小时。步行街上有个百米长的人物群雕,展现大唐文化和习俗的场景,沿途地上有地景浮雕。
大雁塔北广场一水景
北广场内一水景石雕的背面
(其正面有题字但没时间再走过去拍摄)
北广场一景
大慈恩寺东侧的步行街上的地景浮雕
步行街上的雕塑“角力争雄”
表现了唐代百姓自娱竞技的活动场景
步行街上的雕塑“悬壶济世”
表现了唐代民间医生为病人看病把脉的情形
雕塑“皮影百戏”
表现了皮影的表演者表演剧目的情形
步行街上的雕塑“百姓祝寿”
表现唐代普通百姓晚辈向长辈跪拜祝寿的情景
步行街上的雕塑“街头胡乐”
胡乐盛行于唐代,以五弦琵琶和横笛等乐器为主。
作品表现唐时胡人于街头演奏胡乐的场景。
“雁塔题名”场景雕塑
雁塔题名是指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进士的意思
唐中宗神龙年间,进士张莒游慈恩寺,一时兴起,将名字题在大雁塔下。不料,此举引得文人纷纷效仿。尤其是新科进士更把雁塔题名视为莫大的荣耀。他们在曲江宴饮后,集体来到大雁塔下,推举善书者将他们的姓名、籍贯和及第的时间用墨笔题在墙壁上。这些人中若有人日后做到了卿相,还要将姓名改为朱笔书写。在雁塔题名的人当中,最出名的要算是白居易了。他27岁一举中第,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
大雁塔北广场上的观光轻轨,可俯瞰大雁塔及其周边景色。
轻轨连接曲江到大雁塔北广场
下午5点半左右我们离开大雁塔,准备晚餐后观看大唐歌舞(导游介绍的自费节目)。车子途径古长安城的钟楼和后改建的西安南门广场,随拍几张西安街景。
车上抓拍西安街景
车上抓拍西安街景
车上抓拍西安街景
车上抓拍西安街景
车上抓拍西安钟楼侧面
车上抓拍西安钟楼正面
车上抓拍西安钟楼背面
车上抓拍西安城墙
南门广场一侧
车上抓拍西安南门广场一景
车上抓拍西安南门广场“永宁门”
永宁门,俗称南门,是西安明城墙的正南门,也是西安城门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
在旅程计划中本来有参观北广场音乐喷泉的安排(号称是亚洲最大音乐喷泉广场),遗憾的是当天我们在大雁塔北广场所走的路线却离喷泉位置好远,在步行街看不到喷泉,今只好转载网上找个最新西安音乐喷泉视频以补不足。
走访中原古都
《歌舞饺子宴》
离开大雁塔,搭了约25分钟的车我们来到阳光丽都大剧院,在这里我们享用饺子宴,同时观赏自费的大唐歌舞表演。据说此歌舞表演是外国领导人访问西安必看的节目。
剧院舞台下摆放桌椅,大家在指定的位子坐好,品尝饺子宴晚餐,吃完晚餐就原位观赏歌舞节目。饺子宴里我们吃了不知多少种不同馅料的饺子,其中最特别的是用紫薯做馅的。每出一种饺子,舞台旁的屏幕就用中英文显示介绍该饺子的解说词。
舞台最前面位子是给老外坐的VIP位,我们团友被安排在VIP位的后面。是日大家都走了不少路,吃完饺子就在那里坐着等到节目开始,看完节目才回酒店。
剧院舞台下摆放一排排长桌和椅子
老外坐在最前位置
我们坐在老外后面位置
剧院左侧
剧院右侧
吃完饺子宴大家原位休息
时间还早,后面的观众还未进场。
黑暗中抓拍到舞蹈“千手观音”的一个镜头
节目完毕演员谢幕
节目结束
穿着大唐服装的姑娘站在门口迎送游客
右图:剧院大门的石雕
以下是录到的“千手观音”舞蹈节目
走访中原古都
《西安蓝溪国际酒店》
看完歌舞节目回酒店已是晚间9:40。是晚入住西安蓝溪国际酒店,酒店位於西安市雁塔区,距离西安城墙只有5公里。
翌日我们就要回郑州了,导游和领队交代,因怕遇上堵车,火车不等人,明天早上6时半吃早餐,7时出发;因此拿到房号后,大家早早回房整理行李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5点半左右我们下楼,天未全亮,外面下毛毛雨,拍了几张酒店内外景色,就等餐厅开门。一开门大家排队进餐厅,早上是吃自助餐,正准备取食物时却被叫停,因为餐厅平时是7时开餐的,为了我们提前6点半开门,但服务员还未准备就绪。大家只好都重回座位,等服务员搞好再取。匆匆吃了早餐,7时正出发到西安北高铁站。(我都赶不及吃完,只好把未吃的食物打包车上吃。)
晚上9:40到达酒店,大家在大堂等待领队派房号。
酒店大堂漂亮的吊灯
酒店大堂一角
酒店大堂大门(从里往外摄)
酒店大堂大门(从外往里摄)
7月28日早上5:30,毛毛雨中拍下酒店外貌。
蓝溪国际酒店呈弧形的楼墙外形
酒店外街景
酒店外街景
酒店电梯走廊
酒店大堂一侧
酒店大堂另一侧
酒店大堂一角摆放擦鞋机(图片右下)
酒店大堂一角
店接待柜台
酒店外停车场
酒店外停车场
酒店外貌
服务员未准备好,大家在餐厅静待开餐。
车上抓拍街景
车上抓拍街景
车上抓拍街景
车上抓拍街景
车上抓拍街景
未到7点半我们已到达高铁站
下车后我们自带行李还要走好长一段路
这条路好像走不完似的
走不尽的长廊
总于走到了安监入口了,
西安北高铁站候车大厅
明亮整洁的高铁车厢
列车上抓拍窗外路景
列车上抓拍窗外路景
走访中原古都
《赴古城开封》
2017年6月8日行程第五天,我们乘搭高铁离开西安返回郑州,上午10点半左右抵达郑州东站,导游小王已在车站迎接我们,并带我们赴开封游览包公祠。途中先在“华梅大酒店”吃午饭。这一路外面一直都在下毛毛雨。
郑州东站大堂
郑州东站大堂
郑州东站大堂
郑州东站大堂
郑州东站大堂
车上抓拍街景
右图:见到有的路上使用了风光互补太阳能路灯
车上抓拍街景
车上抓拍街景
车上抓拍街景
车上抓拍街景
车上抓拍街景
中午我们在这里用膳
餐馆外街景
餐馆外街景
路牌显示还有1.1公里就到包公祠了
走访中原古都
《开封包公祠》
开封包公祠座落在河南省开封市包公湖西畔,占地一公顷多,是一组典型的仿宋风格的古典建筑群,内建筑有大门、二门、照壁、碑亭、二殿、厢廊大殿、东西展殿、假山瀑布、石雕百龙亭。开封包公祠始建于金、元,经明、清等朝代,由于黄河水患,屡毁屡建。现在的包公祠是1984年重建的。
途中经过开封博物馆(车上抓拍)
包公祠门前街景
包公祠大门
包公祠大门是一座面阔三楹的单檐歇山顶门楼,濒临向阳路,面西而开,是整座祠堂唯一不在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门楣上高悬“包公祠”黑底金字横匾,外门柱上抱柱联为“春秋有序人民不亏时彦;宇宙无极伟业尚待后贤”。内门柱上的抱柱联“公心著在竹帛千秋共颂赤胆,正气披之管弦百姓皆呼青天”
大门上的两副对联
立在大门到二门的拐角处的石碑
二门
二门面阔三楹,坐北朝南,同样为单檐歇山顶,门额“德昭古今”为开封籍著名书法家王澄书写;东西次间墙壁上有大幅彩绘门神。
照壁,立在二门后面。
照壁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明朝时特别流行。传说中小鬼是不会走弯路的,所以古人在对着大门的地方建造一块墙壁,这样小鬼跟着人回家时撞到墙壁便会回头走出去。
左图:包公祠导览图;右图:包公湖畔的寿星捧桃石雕
包公祠简介
“照壁”后面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碑亭,亭内各立一石碑。东碑亭内的石碑《包孝肃公祠记》撰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是明代著名清官胡谧为开封府重修包公祠而作。碑文记载了兴建祠庙的缘由、包公的清廉事迹及后世对包公的思慕追崇。
胡谧,明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进士,曾任山西佥事提学,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省教育厅副厅长,其足迹走遍山西,以查访残碣断碑、故基遗迹为乐。
但现在的这通碑并不是当年的旧碑,而是1988年由两位著名书法家桑凡、郑竹铭合作书写完成的。其中,碑额篆书“包孝肃公祠记”为桑凡所书,正文楷书出自郑竹铭之手。桑凡曾任开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书法擅诸体,由以篆书见长。郑竹铭曾任开封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其楷书作品多次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
西碑亭里所立石碑是1988年河南大学教授于安澜先生撰写的。
东碑亭
西碑亭
左图:东碑亭内的石碑《包孝肃公祠记》;
右图:西碑亭内的石碑《重建包公祠记》。
二殿
二殿匾额:廉清直峭;
门联:峭直传今古;清廉著史乘。
左图:《开封府题名记》;右图:包公石刻像拓片。
二殿内陈列有北宋《开封府题名记》石碑,刻有183任开封府尹的名字,唯有包拯名字的位置模糊不清留下了一道深深的指痕印。据说这是因为见到这块题名碑的人们,都喜欢在包拯的名字上指点抚摸,表达自己的敬慕之情。 (不过网上也有网友怀疑这块“古碑”不是原碑,上面的凹痕是有意弄上去的说法。)
从包公石刻像拓片来看,包公的乌纱帽,帽翅儿很长。有记载说,包公的个子不高,上朝时文武百官常常挤得他透不过气来,宋仁宗赵祯特地赐给他一顶帽翅很长的乌纱帽。这办法很管用,从此以后,再也没谁敢挤对他了,怕碰坏了他的帽翅儿得罪了皇上。包公画像显示的包公并非电视剧里所赋予的黑面形象,真正的包公是白面书生的样子。
左图:二殿内展示的“包拯家训”;
右图:包公唯一诗作《五律·书端州郡斋壁》
二殿后门,对联为:
朝野震清刚,一片公心扶社稷;
典型昭鉴戒,千秋关节怕阎罗。
穿过二殿,其正对面是大殿,大殿和二殿之间有个院子,其东西两侧是东配殿和西配殿。东配殿内展示有一组与真人大小一样的群组蜡像《铡美案》和包公执法刑具:三口铜铡刀。西配殿以文物、史料典籍、模型、碑刻、畫像等全面詳細的介紹包公的生平歷史,展示了包公的清政廉明。
东配殿匾额:铁面无私;门联:启正门群奸丧胆;断关节百姓开颜
西殿匾额“白简凝霜”;“白简”是古代弹劾官员的奏章,
“凝霜”是说包公上书直谏、凝如冰霜、铁面无私、不畏权贵。
大殿匾额:公正廉明;
门联:
正气塞乾坤,事属公私须有别;丹心昭日月,人归善恶自分明。
包公銅像正襟端坐大殿內
高3米多、重达2.5吨的包公铜像蟒袍冠带,正襟端坐,威严端庄,一手扶持,一手握拳,仿佛要拍案而起,一身凛然不可予夺的浩然正气。坐像两旁陈列着历史文物,有包公墓出土的碗、盏、木俑和普通砚台等。山墙上镶嵌有反映包公政绩的彩陶壁画。
左图:东配殿前盆栽;右图:二殿内包公简介
画面右边是二殿后门
这口鼎后面是大殿
大殿与二殿之间的院子一侧,
画面左边是大殿前的大香炉
包公湖边的太湖石
包公祠一景
包公祠一景
百龙亭
许愿池
许愿池里雕塑的鱼嘴和下面四只青蛙都会喷水
出大门了
包公祠门前的人力三轮车挺别致
走访中原古都
《大梁门 ● 古马道》
从包公祠我们来到开封古城的西门,古称「大梁门」,始建於唐建中二年(781年),北宋时又称"閶闔门"。如今大梁门是1998年开封重建的第一座城门。
开封离黄河仅七公里远,黄河河床比开封还要高,只要黄河一溃堤马上会把整个开封淹没,所以 "水淹" 成了开封城歷代苦脑的天灾问题。开封、大梁、汴梁、汴州、东京、东都、开封府……,这些曾经在歷史上辉煌一时的名城,都被黄河的泥沙无情地淹没。黄河洪水泛滥多次使古城开封遭受灭顶之灾。洪水过后,泥沙淤积,人们便在原址上叠床架屋,重建家园。在古都开封地下3-12米处,上下叠压著六座城池包括三座国都、二座省城、一座中原重镇。淹埋在泥沙深处的这一系列古城,就形成了城摞城的奇观。
2000年5月,开封城墙文物保护所在大梁门城楼北侧一段城墙的地下,意外地发现了一层保存较為完好的早期马道遗迹。通过发掘,又发现了埋藏深度和时代早晚各不相同的几层古马道。
马道就是登城的斜坡通道,位于城楼两侧,可供行人行走,又可供车马通行,在古代战争时期马道的作用非常大,因为必须通过马道运送军用物资。
马道采用的建筑形式是礓擦的形式,也就是我们俗话说搓衣板的形状,它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便于防滑,另一个是城墙往下渗水的需要。
开封市古马道博物馆选址在大梁门北侧,主要展现清代开封城的城墙墙基、明代开封城的城墙明台和踏步以及城门楼的倒塌遗跡和排水槽基础等。
车上抓拍街景
车上抓拍街景
车上抓拍街景
车上抓拍小三轮摩托车
车上抓拍街景
车上抓拍街景
车上抓拍街景
车上抓拍街景
车上抓拍宋代文化主题公园“清明上河园”的景区大门
车上抓拍开封城街头很別緻的三轮电动游览车
一下车大家都忙着拍照
午后3时许到达古马道遗址入口
城摞城遗址
右侧城墙下是第一层马道
能够如此清晰呈现古马道叠压关係的古马道遗址是目前开封唯一能直观窥见城摞城奇观的地方。现今所保留的清代城墙上的马道為第一层马道,即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所建。
我们沿着这条斜道登上大梁门城楼
城楼一角
城楼
城楼一侧
从城楼上俯瞰下面公园景色
从城楼上俯瞰下面街景
从城楼上看到下面有小贩在街边卖东西
从城楼上俯瞰下面公园一景
从城楼上俯瞰街景
从城楼上俯瞰楼下景色
从城楼上拍摄街景
从城楼上拍摄公园一角
从城楼上拍摄公园一侧
城楼上的古炮
左图:开封城地层剖面示意图
右图:开封城墙变迁示意图
左图:城摞城示意图;右图:城墙出口
下楼了
城楼下街景
城楼附近街景
城楼附近公园
大梁门城楼正面全貌
城楼附近街景
城楼附近街景
走访中原古都
《开封饮食博物馆》
在大梁门城楼上有一间饮食博物馆,虽然规模不大,但颇精致。这是河南省首家民办饮食博物馆,馆主是醉心于开封饮食文化的“老开封”孙润田。馆内陈列图片、文字资料及与饮食文化相关的藏品、标本3000多件。
开封饮食博物馆以展示中国烹饪文化、中原及开封饮食文化丰厚内涵,弘扬灿烂的饮食文化为主,具有突出的行业特性和区域特点,展品包括展板、实物、实景等,实物部分包括与伊尹有关的碑文拓片、著述、家谱等;历代饮食器物,与饮食有关的各类著述、文献、报刊、票证;烹饪大师使用的厨具及遗物,高档烹饪原料等。
一进门所见的是中华厨祖、中原菜系创始人伊尹的雕像
左图:伊尹雕像;右图:元圣伊尹的资料
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49年),伊姓,名挚,小名阿衡,“尹”不是名字,而是“右相”的意思。夏朝末年生于空桑,因其母居伊水之上 ,故以伊为氏 。伊尹为中国商朝初年著名贤相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他也是中华厨祖,中原菜系创始人。
约公元前16世纪初,伊尹辅助商汤灭夏朝,为商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来治理天下,就是老子所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他任丞相期间,整顿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经济比较繁荣,政治比较清明,商朝国力迅速强盛。
伊尹历事商朝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五十余年,为商朝强盛立下汗马功劳。沃丁八年,伊尹逝世,终年100岁。沃丁以天子之礼将伊尹安葬于都城亳附近,以表彰他对商朝做出的伟大贡献。伊尹被后人奉祀为“商元圣”。
左图:挂在伊尹雕像后面的门匾;右图:食盒
左图:当年我们也用过的粮票;右图:各种供应证
各种购物票证
见证了老百姓生活变迁的粮簿
各种厨具
铜双龙壶
民国时期的报纸
民国时期报纸的广告
民间厨房
粮食斗
各种烹饪原料
走访中原古都
《走近黄河》
下午3点半结束游览大梁门和古马道的行程,时间还早,于是有团友提出到黄河岸边游览。开封位于黄河下游南岸,离黄河仅七公里远,既然这么近,这是难得的机会,不走近黄河看看,可真太可惜了。经过一番商讨,大家终于一致同意每人各出人民币20元的“汽油费”,由司机和导游带我们到黄河岸边游览世界闻名的我国第二长河——黄河。我见过长江,但没见过黄河,这次圆了我们一览母亲河的愿望,真有“不到黃河心不死”的感觉啊!
去黄河岸边的路上抓拍街景
车上抓拍街景
车上抓拍街景
车上抓拍街景
途中抓拍到大型雕塑“黄河风”
“黄河风”是用不锈钢雕塑而成的,银白明亮。柔美的曲线如阵阵强风猛烈地把黄河水层层吹起,卷在空中;它又像一艘大船,引领开封人民勇往直前。雕塑位于开封市金明大道与郑开大道交叉处的金明广场。
远处抓拍到的“开”字形大雕塑
“开”字雕塑位于开封市东京大道天马广场,高13米,宽13米。整体外形是中国传统牌楼的造型,四面都是“开”字造型,寓意开封、开放、开明之意,外部采用红砂岩浮雕,其上篆刻菊花、河流、清明上河图等图案,体现开封的菊城、水城、皇城特色。上面的横梁上刻有金色的“海纳百川”四个字。
车上抓拍街景
车上抓拍
车上抓拍
车上抓拍
沿着这条道走近黄河
黄河就横在眼前了!
看来这路未修好
泥沙路
到黄河岸边了!
黄河,我终于见到您了!我所见到的黄河并不咆哮,完全没有波涛汹涌的气势,她静静的躺在祖国的大地上,哺乳繁育着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
开封黄河岸边风光
黄河两岸景色
遥摄对岸风光
黄河堤岸
这里的黄河水并不黄
瞧,岸边的黄河水还算清澈呢!
气垫船码头
气垫船的介绍板
有的团友坐气垫船游览
黄河水中行驶的气垫船
气垫船无论在河面、浅滩甚至淤泥都能如履平地
气垫船是结合飞机、轮船、汽车於一体的新型交通工具
岸边有人放羊
一群羊在岸边吃青草
这群羊边走边吃
一只母羊还落在铁栏外
可爱的小羊在找羊妈妈吗?
这对小羊真可爱
小羊匆匆过马路
又一只小羊横过马路
左图:开封地标,开字形雕塑近貌(网络图片)
右图:我带回的一小瓶黄河水多清,只有一点细沙沉淀在瓶底!
走访中原古都
《郑东新区》
下午6时许我们离开黄河,并离开开封回郑州晚餐。我们晚餐的地方座落在郑东新区,与郑州老城区古色古香的建筑不同,这里全是现代化的高楼,形状各异。吃过晚饭我们可在街边以较近距离拍摄这些新型建筑群。
郑东新区是郑州市规划建设中的一个城市新区;於2003年破土动工,短短12年间,郑东新区从一片芦苇丛生的鱼塘洼地,变身为面积105平方公里、入住人口105万、入驻企业3万余家的生态都市,成为21世纪造城浪潮中的典范。
2001年9月,郑东新区的规划方案开始国际招标,随后,11家国内外的设计单位和机构前来竞标。2002年初,郑州市对郑东新区概念规划方案进行了一个月的公开展示,9万余名市民参与投票,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的方案获得90%以上的支持率并最终中标。郑东新区是国内少有的整体是由国外设计师进行设计的。
郑东新区CBD(中央商务区)面积约3.45平方公里,是一个集商务、办公、住宅、观光、休闲和研究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环形建筑群。由两组高层建筑组成,其中内环建筑高80米,外环建筑高120米,两环之间是舒适、热闹的商业步行街。
车上抓拍街景
车上抓拍街边建筑
车上抓拍街景
车上抓拍街边建筑
车上抓拍街边建筑
车上抓拍街景
车上抓拍街景
从另一方向拍摄(网络图片)
车上抓拍会议中心(圆锥扇形建筑)和会展宾馆(大玉米)
吃过晚饭华灯初上,到街边拍摄会展宾馆和会议展览中心
在郑东新区CBD中央的畔矗立着貌如一个巨大的金黄色“玉米棒”的建筑,这是郑州CBD会展宾馆(又名:绿地中心、千玺广场),它是郑州"中原第一高楼"被民众称为"大玉米"。
“玉米楼”的设计灵感来自“嵩岳寺塔”,主楼曲线与“嵩岳寺塔”吻合,以现代材料和手法再现古塔密檐效果,建筑平面布局与古塔平面神似,独具一格。由于独特的造型与280米的高度,目前已成为郑州地标性建筑之一,是郑东新区CBD区域环绕的如意湖的三大标志性建筑之一(郑州会展宾馆、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河南艺术中心)。
毗邻"大玉米"的郑州市国际会展中心分为会议中心和展览中心两部分。
会议部分:主体建筑六层,为圆形布局,建筑面积6.08万平方米,由容纳5000人的多功能厅、1200人的国际报告厅、两个400人的会议厅及十几个中小型会议室组成,屋顶由直径154米的中心桅杆斜拉、12个三枝树柱支撑的桁架拱结构组成,呈折叠圆锥状。
展览部分平面为端头呈扇形的条式布局,建筑面积15.36万平方米,可设3560个国际标准展位,展厅两层,一层最大柱网30×30米,二层无柱,为7.2万平方米的大展厅,高40.5米,屋顶为102米跨的桅杆桁架拱结构。
会议中心(网络图片)
航拍会议中心及其周边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网络图片)
吃完晚饭到街边拍摄展览中心
车上抓拍展览中心
玉米楼的另一侧是样子像大金蛋的“河南艺术中心”。由加拿大国际著名设计大师卡洛斯 ·奥特设计的河南艺术中心是由五个椭圆体组成,建筑灵感来源于河南出土文物乐器陶埙、石排箫和贾湖骨笛的造型。两片翻卷上升的艺术墙的设计源自黄河波涛翻卷的浪花造型。
车上抓拍河南艺术中心(只拍到半截),
与之对称的另一个金蛋和艺术墙无法拍到。
航拍五个金蛋(网络图片)
夜幕中的金蛋(网络图片)
航拍郑东新区(网络图片)
我们在这间酒楼晚膳
一对大象石雕立在豫满楼大门两侧
我们晚膳的餐厅
酒楼附近十字路口街景
酒楼附近街景
酒楼附近建筑
酒楼对面建筑,我们的旅游巴就停泊在街边。
酒楼附近街景
酒楼附近建筑
酒楼侧面
酒楼附近建筑
左图:郑州房屋交易和登记服务大厅
右图:吃过晚饭在街边拍摄夜幕中的玉米楼
车上抓拍街景
CBD外环意大利格拉姆国际中心(车上抓拍)
格拉姆国际中心是一个5A高端商务办公写字楼项目,33层双子座哥特式建筑,是意大利格拉姆国际投资集团在中国投资地产的首席之座,郑州市民给格拉姆国际中心起了个外号叫“莲花楼”。但这是个误会,因为格拉姆国际中心顶部的造型并不是“莲花”,本意设计的是一艘艘帆船叠加在一起,寓意一帆风顺。你觉得像莲花多些,还是像帆船多些呢?
左图:抓拍格拉姆中心(拉近放大)
右图:车上抓拍路旁建筑
这个半球体建筑不知是什么?(车上抓拍)
车上抓拍
车上抓拍
走访中原古都
《盛世民航大酒店》
吃过晚饭回到酒店已是晚上八点多,是晚下榻河南盛世民航大酒店,这是我们这次行程中入住的最后一家酒店,次日我们就要离开郑州回家了。
盛世民航大酒店是一家集客房、餐饮、康乐、会议于一体的豪华酒店。酒店位于郑州市黄金地段金水路与东明路交叉口,距CBD国际会展中心3公里、距河南省艺术中心2.5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约40分鐘车程。这里的服务态度相当好,清晨当我们坐在大堂闭目养神等伤残时,一位服务员主动走来提醒我们,大堂有冷气,别睡着了受凉,真是温馨,不愧为五星级酒店!
晚上八点多抵达酒店,这是酒店大堂。
酒店大堂
酒店接待处
酒店对面的娱乐场所
当晚是农历十四,已经好圆的月亮高挂天上。
酒店外街道夜景
酒店外观夜景
从酒店房间窗口拍摄窗外景色
2007年6月9日郑州的晨曦
清晨6时许太阳已经挂的好高!
清早六点多酒店外街景
酒店外貌
左:盛世民航大酒店;右:酒店附近街景
酒店外停车场
酒店外停车场
大堂一角摆有钢琴
大堂一角
大堂电梯走廊
大堂一角
大堂一角
大堂一角
酒店大门
酒店外街景
酒店外街景
酒店外街景
酒店附近街景
酒店附近街景
酒店附近街景
酒店附近街景
酒店附近街景
酒店附近街景
酒店附近街景
酒店附近街景
酒店对面娱乐场所
这里的共享单车可以随便摆
共享单车随处摆有利也有弊
早上9时正我们离开酒店,
两位暂离队团友在门外挥手暂别。
走访中原古都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恐龙厅
2017年6月9日是行程的最后一天,下午我们即将离开郑州,上午9时我们离开酒店,去参观这次旅游的最后一站——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坐落在郑东新区金水东路18号,离盛世民航大酒店并不远(酒店在金水路3号),所以很快就到博物馆外了。
博物馆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布展面积4100平方米。建筑新颖别致,独具风格。馆内设有地球厅、恐龙厅、生物演化厅、古象厅、矿产资源厅、地质环境厅、矿物厅、4D动感影院(多功能厅)和地震海啸感受剧场,馆外有矿石林、科普广场、恐龙雕塑等。
目前,馆藏地质资料7357份(种)、13328套;馆藏中外文图书文献、地学专业图书文献9万余册;馆藏化石、岩石和矿物标本50000余件,其中展出2193件。
博物馆展示有亚洲体腔最大的汝阳黄河巨龙、世界上最小的窃蛋龙、中国唯一的结节类甲龙、世界上最大的一窝恐龙蛋化石、珍贵的早期哺乳动物和长羽毛的恐龙、世界上最早的银杏果化石、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中华古果)等多件国宝级标本以及河南几乎所有种类的矿物、岩石标本和来自国内外精美绝伦的矿物晶体和观赏石等。
河南地质博物馆里从远古到现代的资料和化石,使生命的演绎变得真实可见。这里,可以饱览地球运动造就的自然奇迹。一边参观我一边想,对于喜欢研究生命起源和宇宙奥秘的WF来说,这个行程是不是更适合他来参观呢?
车上抓拍路景
车上抓拍街景
车上抓拍对面公路边有BRT车站
BRT 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通常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它是利用现代化公交传送技术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集成调度智能系统),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地下车站,实现轨道交通模式的运营服务,达到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
远处又望到“大金蛋”的身影(车上抓拍)
车上远远望到“大玉米”和“展览中心”
车上抓拍对面道路“广东商会”的大楼
车上抓拍街景
车上抓拍街景
车上抓拍街景
几天行程中见到街上白色车比其他颜色的车多(车上抓拍)
博物馆附近街景
博物馆附近街景
博物馆大门里摆放1:1复原的汝阳黄河巨龙母子龙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外貌
进到博物馆大堂见到大大的文化墙
取自全省各地的地质矿产标本镶嵌的文化墙代表了河南的地质古生物和矿产,两块相接内含了河南所处两大板块接合部位的地质含义,以及河南的拼音简写。由多个金钉子构成的河南地图,意指中原大地处处有宝藏。
从大堂首先进入地球厅。此展厅主要介绍宇宙和地球的有关知识。展厅里还介绍中国最早的观星台——登封观星台。
登封观星台也又叫告成天文台,最早是周公建造的观星台,位于中国河南省登封,邻近告成县,是世界遗产之一。这个观星台有悠久的历史,从西周开始到元朝的初期。元朝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AD1276年将它重建成一个巨大的天文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附近还有建于唐朝开元十一年(AD723年)的周公测景台。
巨型方解石像美丽的珊瑚摆在大堂一侧
犹如白玫瑰花瓣似的方解石置于大堂左侧
登封告成观星台(网络图片)
左图:展厅内有关登封告成观星台的介绍
右图:地球厅内有关大气圈的介绍
地球厅里有关宇宙大爆炸的介绍
菊石
笛管珊瑚化石,距今3.54~2.95亿年。
左图:车上再次抓拍到此菱形建筑(昨日经过)
右图:进入恐龙厅
西峡县是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西与陕西商洛市接壤,北临三门峡市、洛阳市,东接内乡,南临淅川,为河南省第二区域大县。1993年在该县出土数千枚恐龙蛋化石,因此又被称作“恐龙之乡”。
三叠纪恐龙化石
侏罗纪时期的恐龙化石
白垩纪时期恐龙化石和中生代时期翼龙(天花板上)
各种恐龙蛋化石
合川马门溪恐龙化石
多刺佗江龙简介
左图:多刺佗江龙化石;右图:古象厅
从楼上俯瞰楼下的恐龙厅
洛阳中原龙雕塑
在日本千叶展出的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馆藏恐龙化石
2017年7月15日,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馆藏恐龙化石,38米长、近13米高的世界最大恐龙——巨型汝阳龙在日本千叶展出。此前2013年11月7日也曾在香港科学馆展出。
博物馆内的小餐厅
走访中原古都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矿物厅
河南是一个矿产极为丰富的省份。矿物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瑰宝,经过亿万年的孕育、演变,形成了千姿百态、五光十色的靓丽群体,对人类的生活有着广泛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几乎每天都离不开矿物。矿物厅里展示了数百种精美绝伦的矿物晶体、宝石标本。
溶洞堆积物:石钟乳
石钟乳、石笋、石花、卷曲石等
石笋、卷曲石等
左图:黄水晶晶洞;右图:烟水晶
镜铁矿
钒铅矿
紫水晶
方解石
文石、莹石、方解石
蓝铜矿
左图:天河石
紫水晶洞
自然金、自然银
走访中原古都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矿石林
参观完博物馆大楼内各展厅的展品,出到馆外还有“矿石林”,这里布设了以河南省为主的各种代表性大型矿石矿物和部分古生物化石标本50余件,展示了河南省的主要特色矿产。
博物馆外的矿石林
左图:木化石(硅化木)距今约2.95~2.5亿年
右图:汉白玉大理石(细晶大理岩)
左图:牡丹石 距今约16~18.5亿年;
右图:火山硅质球(蛋白石、玉髓)
黄河石
白密玉
珍珠岩矿石
石英脉型黄铜矿(金)矿石
褐铁矿(赤铁矿)矿石
珍珠岩矿石
左图:无烟煤;右图:米黄玉大理石(脉方解石)
砾岩(底砾岩)
层间褶曲及劈理(绢云石英片岩)
左图:梅花玉;右图:硫铁(黄铁)矿石
铅锌矿石(方铅矿)
走访中原古都
《别了郑州》
游览完地质博物馆,已近中午12時,我们到一间名叫“杭味观”的酒楼午膳,有别于这六日里吃的菜肴,今餐吃的是杭州风味菜。其中有两道菜是我以前未听说过的:“西湖莼菜汤”和“醬椒鮰魚翅”。据资料,“西湖莼菜汤”是浙江省杭州地区特色传统风味名菜。杭州西湖种植莼菜已有悠久的历史,明代《西湖游览志》就有记载。相传清乾隆皇帝巡视江南,每到杭州都必以莼菜调羹进餐。吃过饭导游带我们到一间专卖红枣的超市让团友选购手信。
我们午餐的地方
这六日来我们一起共餐的四号枱
这里的高压线象蜘蛛网一样(车上抓拍)
小巧玲珑的三轮电动车很是別緻(车上抓拍)
车上抓拍街景
左图:车上抓拍的街景
右图:新郑机场大堂里的《寰宇呈祥》钧瓷宝瓶
《寰宇呈祥》钧瓷宝瓶高2.016米,釉色为名贵的丁香紫。钧瓷发端于东汉,是宋代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的瓷器之一,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被称为国宝、瑰宝。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
钧窑改变了以前中国高温颜色釉只有黑釉和青釉的局面,开拓了新的艺术境界,钧瓷是因宋徽宗时期曾在河南省近禹州市内古钧台附近设置官窑专门烧制御用瓷而得名。
左图:中原福塔(车上抓拍);
右图: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标志
中原福塔,又名河南广播电视塔,曾在2012年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该塔高388米,目前是世界第一高的全钢结构电视发射塔。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标志(车上抓拍)
车上抓拍街景
超市里的特大木雕
左图:超市里的雕塑:两小童在枣树下接枣子
右图:超市里的木雕
左图:超市里的木雕;右图:超市里的枣果雕塑。
超市里介绍红枣的资料
超市内一景
我们的旅巴
团友满载而归的走出超市
停在超市旁的车大部分都是白色车
车上抓拍街景
车上抓拍街景
就到新郑机场啦!(车上抓拍)
新郑机场外貌(车上抓拍)
新郑机场外貌(车上抓拍)
机场大楼一景(车上抓拍)
新郑机场大楼
机场大楼外街景
机场大楼外街景
机场大楼外街景
机场大楼外街景
我们在G域办理登记证
新郑机场停机坪
出境候机厅一景
这次中原古都之旅结束了,感谢巴中59年届校友组织了这个有意义的行程,让我们一起度过了开心的六日。
这次行程除了头两天天公不作美,其余行程都还算顺利;但在最后半日里我却遇上一连串意料不到的事情:本来我们是乘搭16:35的班机,下午2:30左右我们已到达新郑机场;然而不知是否受到当时国泰裁员的影响,班机竟然一再延误到下午6点多才起飞。当飞机到达香港领空时,又在上空盘旋长达半小时之久才得以降落。在香港机场等行李又等了近一小时;待我们取回行李搭电梯时,又遇上电梯故障,幸得困在电梯内不太长时间,改走扶手电梯走去巴士站,真不巧巴士刚开走,等下一班又等了半个多小时。阿弥陀佛,总算回到家了,却已近午夜12点!
看不到youtube视频的网友,请看以下优酷视频:
2017年6月5日赴嵩山少林寺在少林武术馆内拍摄的部分少林武术表演节目
童子功
蛤蟆功
少林气功
2017年6月7日西安阳光丽都大剧院歌舞饺子宴的节目《千手观音》
《走访中原古都》目录导航
为方便翻页,特制作此辑帖子的总目录导航,点击主题即可打开帖子(由于图片较多,电脑速度较慢的网友,可能须稍候片刻才能跳转到有关帖子)。
★ 承誉德大酒店
★ 嵩山少林寺
★ 游塔林●看武术表演
★ 洛阳龙门石窟
★ 雅香金陵大饭店
★ 河南——陕西高铁之旅
★ 华山客栈
★ 华山登高
★ 雅致东方酒店
★ 兵马俑一号坑
★ 兵马俑二号坑
★ 临潼丝绸之路展览馆
★ 大慈恩寺
★ 步行街上的大唐人物群雕
★ 歌舞饺子宴
★ 西安蓝溪国际酒店
★ 赴古城开封
★ 开封包公祠
★ 大梁门 ● 古马道
★ 开封饮食博物馆
★ 走近黄河
★ 郑东新区
★ 盛世民航大酒店
★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恐龙厅》
★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矿物厅》
★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矿石林》
★ 别了郑州
★ 优酷视频
歡迎光臨 老校友 (http://boanson.orzweb.net/)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