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城憶舊思今(二)
— 陳平永—
2025-09-12
老照片之二︰Pasar Baru新巴剎
新巴剎大街老照片
印尼語的Pasar一詞源自波斯語Bazar,英語叫Bazaar,意思是市集、市場。在中國新疆地區其漢語名稱為「巴扎」,不知何故南洋華人卻音譯成「巴剎」。
Pasar Baru 的是椰城的一個地區,印尼語baru即是「新」,中文名順理成章就譯成「新巴剎」,其南邊毗鄰地區為Pasar Senén,不知何故中文譯名是「老巴剎」,而不是意譯Senén為「週一巴剎」,可惜沒用客家話音譯成「食奶巴剎」,不然就妙不可言了。(一笑)
「剎」有兩種讀法,一讀chà,來自古印度梵語「剎多羅」(寺廟)的簡稱,於是中文有「古剎」「寶剎」之稱謂;二讀shā,意思為止住,如剎車、剎住歪風邪氣。如果把新巴剎讀成新巴chà,也有其「廟」可言!
新巴剎就是有一座古剎叫「新德廟」(Sin Tek Bio),有三百多年歷史,供奉福德正神,俗稱大伯公(Toapékong) 、土地公、福德爺公等。此古廟夾在新巴剎大街後巷尾和菜市塲之間,毫不起眼。
這後巷叫Gang Belakang Kongsi (中譯:公司後巷)正是我出生至十四歲時生活過的地方。兒時和小玩伴們常由廟宇後門溜進後堂,這後堂案上挂有關公坐閱兵書、關雲站持關刀的大畫像,我們就圍坐在神像前的地板上,興致勃勃地聚賭,玩domino (多米諾紙牌)或pér(撲克牌),賭注可用香煙包裝紙、汽水瓶蓋或橡皮圈等等廢物,可謂環保。童年無知,居然在關公雙目炯炯下聚賭,如今回想起來,無意中竟選對了地點,君不見如今華人賭場不都有關公神像保佑嗎?
這大伯公神曾為佐榮哥組織的「新巴剎少青團」醒獅開光,每逢中國佳節拜神者眾,廟堂香火比平日鼎盛。記得有一年元宵節舉辦廟會,我擠進廟裡,看到有人拜神後突然用尖物刺穿兩頰卻沒流血,再用刀割舌,以血畫符,大伯公上身的這一幕我久久難忘。之後請大伯公神像上轎,信眾們爭相擡轎週遊新巴剎各條大街,好不熱鬧。
新巴剎新德廟
新巴剎是椰城另一個華人聚集的街區,到處是華人商店和住宅,有兩間華校,即新華中小學和華僑公學第三校。有Globe、Cinema、Capitol、Astoria、Cathay等電影院,那是當年最誘人的娛樂場所,不少中西影片都曾在這裡觀看,記得有《四千金》《一江春水向東流》《Dracula吸血鬼》《上甘嶺》《Putri Solo梭羅姑娘》等。
但新巴剎最出名的是它的一條街叫Jalan Pasar Baru(新巴剎大街),始建於1820年,這條長約六百米的商業街,盛載過上世紀四五六十代椰城的繁華,街兩邊商店幾乎都是華人經營的,大大小小各式商店櫛比鱗次。印象較深的有賣百貨的De Zon、Eropa、Yap、Victory、Sarang Tawon等,專賣運動鞋的有Bata,也有多家客家人開的手工製作皮鞋店、籐器店等。記得大街南端有一家大藥房叫Apotek Degedé,西醫開的藥方要到這裡才能買到藥,有一家叫「杏林」的中藥鋪,北端有一家Nyonya Menir印尼草藥店。可惜這麽繁盛的大街只有兩家西餐廳,卻連一家中菜館都沒有,只在周圍橫街有幾家。
這條大街除了星期日和節假日,白天車水馬龍,街一邊泊滿各式轎車,沿街檢閱這一長排車陣成了我引以為樂的節目,不時記下車名。記得有Chevrolet 、Cadillac 、Plymouth 、Dodge、 Ford 、Chrysler 、DeSoto 、Buick等美國車,身大體寬、車尾像噴射機尾。如今電視裡仍可看到這種美國車還在古巴到處行駛。此外也有英國車Austin、Moris,德國車VW、Opel、Mercedes 和意大利車Fiat,卻沒有一輛日本車。
五十年代新巴剎大街,可看到De Zon店,是該街最大的百貨公司
忘不了新巴剎大街中間的橫巷Gang Kelinci 小街道,夜幕降臨時車輛稀少,它成了小朋友們的遊樂場,用粉筆在瀝青路面畫白線玩jiplé(跳格子),玩gala asin,還有難度較高的petak kadal等等遊戲,大家都玩得不亦樂乎。最難忘的是夜晚在街市玩petak nyumpet (似「躲貓貓」),玩遊戲時分兩隊人,一隊人找地方躲,另一隊就找人,在一定時間內全找到的話就算贏。遊戲最刺激的地方是要找最隱蔽的躲藏處。躲在黑暗的角落裡心中還是害怕女鬼kolong wéwé來臨,傳說中這女鬼有一對長長的乳頭,平時披在身背,捉到小孩後就把奶頭塞進小孩嘴裡喂蛆蟲,那多恐怖啊!
用來嚇唬小孩的女鬼還有藏在暗黑大樹上的Kuntilanak,傳說是難產而死的孕婦變成的鬼,一身白衣,長髮披在慘白的臉,長滿尖牙的嘴專吃小孩。我家隔壁後院有顆高大的芒果樹,巷裡有人繪聲繪影說風高夜黑時曾看到樹上有kuntilanak,又說之後大樹主人已用大鐵釘釘在樹幹,聽說這一招可阻擋女鬼再來。盡管如此,夜晚經過這芒果樹時還是有點提心吊膽的。
一聊起在新巴剎的童年軼事會沒完沒了,就此打住。
1985年返椰城,住新巴剎Lapangan Banténg(雄牛坪)的Hotel Borobudur (婆羅浮屠酒店),走路去新巴剎大街並不遠,濶別二十五年舊地重遊,只見一座有1820字樣的牌坊矗立在街口,可能人長大了,看到路面由瀝青變成石磚,似乎比以前窄了,加上大街上空蓋了玻璃穹頂,更顯得空間不如兒時寬廣,兩邊的商店不復當年模樣,人流不如1950年代。80年代椰城各地區已有不少Mall,這一大型購物中心的商品和設施齊全,冷氣又充沛,吸引大批消費者,新巴剎大街從此失去當年的風采。
時間一晃就這樣六十年過去了,網購時代的來臨衝擊了實體經濟商業,加上經濟不景,世界各地的街邊店舖不少關門大吉,新巴剎大街也不例外。看網上的影片現在的新巴剎大街上空穹頂雖然已拆了,街邊卻有很多攤販,可見其破落和蕭條。五六十年前的黃金時代看來已無可奈何花落去,一去不復返了……
新巴剎大街南端的牌坊,上寫始建年份1820
玻璃穹頂下的新巴剎大街
拆了玻璃穹頂的大街兩邊都是攤販
以下視頻的作者採訪新巴剎大街老保安員,他自1993年任職至今,談及已有18間商店關門大吉,作者深表遺憾和同情,並希望將來能重新熱鬧。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