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巴中59年屆 王維理同學 提供六篇文稿及照片》(代貼)

印尼巴中59年屆 王維理同學 提供以下六篇文稿及照片:(代貼)

-----------------------------------------------------------------------

林凤英主席在广州华中--巴中校友会32年会的讲话

尊敬的陈俊麟会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首先让我代表印尼巴中校友会,以及在印尼的全体巴中人向广州华中--巴中校友会正在举行32年会的美好时刻,致于热烈的祝贺!祝愿您们的会务蒸蒸日上!当中国在1978年改革开放不久,您们就已经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成立了“广州华中--巴中校友会”!足见您们对母校的热爱---是那么强烈的热爱!我们必须向您们学习。
        正因为如此,我们远道而来,除了参加32年会庆典并向您们祝贺之外,我们也准备向您们及香港的校友们取经!经过前天 13日晚上和昨天 14日中午,进行马拉松式的座谈,大家畅所欲言,开诚布公的谈话,我们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即:构建了中国-香港-印尼三地的合作链。在印尼,校友人数固然比较多,但在中国和香港的校友们,人才济济,是卧虎藏龙的地方。所以,由中国和香港两地的佼佼者,向印尼提供技术性和实质性的援助,帮忙把印尼巴中校友会的“会讯”,及“巴中网站”办得更好,更红火!从而达到更好的沟通渠道,达到更好地相互间的交流,为了圆我们巴中人的梦,再加一把劲!不仅仅是在物质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大家能够更紧密地团结,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共同圆我们的梦!什么是巴中人的梦呢?那就是继承巴中前辈们的理想:把现如今的“巴中三语学校”办得好、办得出色。为人类的教育事业、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贡献我们的力量!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事如意!

---------------------------------------------------------------


消除隔阂、紧密合作、团结起来办好“巴中”!

          刚连任新一届印尼巴中校友会主席的林凤英校友,办事称得上雷厉风行。5月13日下午近傍晚时分,印尼巴中校友会理事会代表团一行刚刚入住广州的酒店,有的也还来不及洗个澡,便已在餐厅集合,开始晚餐。晚餐最后一道的水果还未上桌,华中—巴中广州校友会会长陈俊麟校友,已经带领他的团队入场与我们相见,他们很准时。大家安排好座位,接着进行介绍和自我介绍。座谈会在亲切、和谐的气氛中正式开始。
          首先,印尼校友先进行自我检讨,主要针对:1)印尼方面出版的“巴中会讯”;2)70大庆时出版的纪念特刊---“腾飞巴中”;3)印尼方面的“巴中网站”等。
          前期的“巴城中学”以及现如今的“巴中三语学校”都座落在印尼,故散居全球各地的巴中校友都公认,“印尼巴中校友会”是全体巴中人的中心。故,几年前,当建立新巴中的计划接近落实时,各地校友纷纷慷慨解囊,献出各自的爱心,献金(以印尼币计算)小至几十万盾,大至达到几十亿盾的都有。人多力量强。全部献金估计不会少于“巴中学校有限公司”的资金,他们捐献出来后,完全不求回报!只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巴中”能够重振雄风,在教育界站有一席之地,为人类的教育事业作出一份贡献!校友们的爱心难能可贵!
         “巴中会讯”。顾名思义,应该是介绍有关巴中的各种动态。尤其必须多方面地报道“巴中三语学校”的活动和进展,作为向所有巴中人的一个交代。但限于在印尼本地,相对来讲人手比较缺乏;反过来,在中国、香港及国外其他各地,则人才济济、能者倍出,林凤英主席恳请他们愿意为“巴中会讯”助一臂之力。他们提议,关于会讯的内容,除了前面讲到的,还可以附设专栏。如:介绍一些较突出的巴中人物的栏目;介绍养生之道的栏目等。出版部王维理主任提出请求他们担任海外特约顾问、特约编辑、特约专栏编辑等,让“巴中会讯”更好地发挥了沟通及团结各地校友的极致效能!
          “腾飞巴中”这个名称,首先是由“纪念巴城中学70周年特刊”总编、前任理事会副主席刘晋垣校友提出来的,在2015年2月24日,70大庆筹委会会议上得到大家的认同。定为特刊的名称。名称定得很漂亮,该是很好的开始,这也不正是我们巴中人的心愿吗?可惜在实际工作中,大家不能做到很好的团队合作的精神,无异于一盘散沙,最后更坏在我手上。特刊的出版,错误百出,漏掉了不少校友特地为70大庆撰写的文章、贺文、贺词等。更没有进行仔细的校对,错别字千出、万出!我本人仅此向大家致深深地歉意。至于在“70大庆”会场上出现的一些不遵守次序的事件,(最严重的一个就是:不知道由谁带头,大家竟争先恐后地上到舞台来拍集体照,浪费了最少两小时的时间),不应该把责任全部推给负责司仪的校友,这正是明显地体现了团队工作精神的薄弱/脆弱!林凤英主席号召大陆及香港校友共同纠正这个弱点,从而真正实践我们的校训:乐观、进取、合作、奉献!
         谈到“印尼巴中网站”,与会者都认同,应该由出版部执行专业管理,由秘书处协助统筹。当网站办得更好、更活跃时,同时也减轻了分发 / 分配印刷品(如:会讯等)的工作,以及相关的费用。
         回应很多参会者的提问,林凤英主席接着介绍了“巴中三语学校”的近况。总得来讲,四年来学校办得还像模像样的,现时学生人数已达到 400 – 500 位。只不过在领导层内部,对今后学校的方向及路线问题,出现了意见相左的征兆。真是因为内部意见的不一致,造成了对于学校所应该拥有的相关的证件/ 文件,在申领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的困境、难度。林凤英主席又一次严肃且认真地恳请,中国内地、香港以及世界各地的校友,同心协力发出呼声:衷心祝愿“巴中三语学校”永远是走在献身于人类教育事业的康庄大道上!绝不容许走岔路、走歪路、走那所谓的“富贵之路”!
          近11时,本来大家的兴致仍然很高,但接近子夜了,到了正常的休息时间,所以大家依依不舍地分手休息了。
          第二天上午,大家又聚在一起,二十几个人围着一张大圆桌,边喝边吃边谈,虽然是继续围绕“大团结、紧密合作”的话题再谈,但大家谈得更起劲,因为谈的内容更深入也更具体。林凤英主席当场打电话联系远在北京的肖群校友,请求她务必协助更好地把北方的巴中校友的联络、沟通、交流的工作搞得更紧密、更活跃!林主席决定安排时间也到北方来一趟,搞好联络团结的工作,包括上海的杨远猷校友,福州的贝仲敏校友,还有在昆明的校友们等等。王维理主任当场还邀请了当医生的51年届谢瑾灼学长为“巴中会讯”的养生之道专栏的特约顾问;51年届的温新顺校友,及香港60年届的阮衍章校友为特约顾问兼特约编委;60年届的何壬星校友、香港68年届的温开万校友为特约编委;等等。从饮早茶一直谈到中餐,餐后才结束。女生们吵着要逛商店了,女性的特征就是:若没有抢购商品是“死不罢休”的!哈哈哈……!
         5月15日,是华中- 巴中广州校友会第32次年会。年会在简单、隆重、洋溢着熱情的友谊的气氛中进行。筹委会主席,校友会会长,前辈司徒巴生学长,林主席等发表了简单的讲话之后,文娱节目开始。文娱演出都是校友们表演的,绝没有外人。有独唱、合唱、跳舞、相声、游戏等,丰富多彩,让人感到温暖、令人激动!曲终人散时,人们还是三、五人一堆;七、八人一群的围在那儿谈个不停。浓浓的情谊,深深感动着心的深处!
         从印尼特地赶来参加年会的还有:68年届的郭桂和校友,67年届的刘晋垣校友,及64年届的廖世隆校友。大家都融化在欢乐的氛围中了!
          接下来在香港的两天两夜,更是体现校友间的友谊是浓厚的!虽然有点遗憾,香港校友还未像广州校友,正式成立统一的校友会,但校友间的情谊还是浓浓的。接待来自印尼的我们,尤其表现的很热烈!53年届的李永彰校友,64年届的梁淦基、郑荣光校友,58年届的丘安盛学长,60年届的温曼英校友,68年届的张瑞镜校友,63年届的黄东涛(东瑞)校友等,都分别与我们见面,严肃探讨了“印尼巴中校友会”及“巴中三语学校”面临的种种问题、困扰;大家尽力提出了种种宝贵的意见,并表示愿意与“印尼巴中校友会”紧密合作,共同团结、共同努力,继承我们的前辈的理想,把“巴中三语学校”办得好,办得成功!探讨问题的同时,王维理主任还聘请了丘安盛学长、黄东涛校友、温曼英校友及郑荣光为“巴中会讯”的特约顾问兼特约编委;另外又聘请温开万校友为特约编委。加上从广州到香港,全程陪伴我们的65年届的莫泽珍校友,68年届的陈丽娟校友、温开万校友,我们与香港校友们基本上都达到了一定的共识!愿友谊长青!愿“巴中”流芳百年、千年!
                                                                                                     林可彬,2016年5月31日。07:30 WIB.

--------------------------------------------------------------


北上纪实之一
年会上巴中人的风采
59年届  王维理

印尼雅加达巴中校友从去年年底经过庆祝母校创立70周年纪念大型庆典、《会讯特刊》风波,理监事换届活动中各部门的人事进退,接着春节联欢、第三期银会末次联欢,这一连串的活动之后,明显地理事会各部部分负责人出现了一批相对比较年轻的一代,但是不但这年轻的一代,连留下来的部分老班底,都和北方一大片饱经风霜、工作经验和生活经验都丰富的校友没有接触过,甚至连一面之交都没机会,所以我们有必要扩大视野,和北方的学长们直接接触交流、排除隔膜、取经学习,彼此求同存异,争取全球巴中人的紧密团结,以便落实母校前人定校训的期望,就是合作、奉献!
连任的第五届理事会主席林凤英校友吸取过去三年来的经验,不顾自身健康欠佳,下身某部分骨骼延期动手术而把众人的事排在首位,心切地于今年5月13日至18日率团带领两位副主席、秘书长和数位各部主任一行十个人飞往广州和香港参加广州的“印尼雅加达华中巴中广州校友会第32次年会”,同时和广州、香港各方校友见面聚会、道歉交流、学习讨教,受到各方校友的热诚接待、亲切的欢迎和宝贵的宽容指正,我们一行人甚感获益匪浅!
在广州的年会上我们和郭桂和、刘晋垣、廖世隆三个校友会合,他乡遇故知,格外的高兴!
年会上只见各届校友老当益壮,神采奕奕,同窗深情似乎驱散了年高老迈的痕迹!有不少校友还能唱善舞!大家都想抓回那渐渐流逝远去的风采!这是巴中人的豪迈!
“印尼雅加达华中巴中广州校友会”32年来在风风雨雨、熙熙攘攘,克服了各种困难,越过了坎坷的路途,能够坚持至今,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精神缩影。
年会上,待各种报告完毕、该致词的都致词,就全场共用午餐,午餐一过助兴节目马上排上来,整个程序排得自然顺势,紧凑而不紧张,快速而不匆忙,不久,不知不觉大家一伙一伙地纷纷告别离场。世上没有不散的宴会,我们的年会也不例外,该散了,大家依依不舍地道别,各奔东西。明年再见吧!同窗、同母校情谊、校训精神源远流长不息!

----------------------------------------------------------------


北上纪实之二
多么神奇的巴中人

59年届  王维理

我们一行十个人到了香港,林凤英主席身旁的陈丽娟校友显然是个责任心很重、精明干练、干部型的校友,她也似乎摸到我内心的状况,第一天早上和以丘安盛校友为主的香港校友的会面,务必出席,她数次如此叮咛,而我脑子一直盘算如何安排时间,因为59年届的校友听到我会来早就通知当天大家一起欢聚共午餐。公务和同窗情谊如何取舍呢?最后我决定和59年届校友的聚会退迟45分钟,先出席和丘安盛校友一行人的聚会。心里想这聚会不过是以“特刊风波”为主题,因为自己在这问题上是个边沿人物,不觉得有“天大错误”,所以心存不在乎的念头,放眼望,在男士人群里寻找哪位是丘校友,陈丽娟一介绍,竟然介绍到一个女士!  惊慌中握手寒暄,在短短的数秒中谈话里发现这女士笑容坦然,眼神慈祥!她很平淡但流利地自我介绍,谈话中完全感觉不到她在自夸,而是好像在听好旧不曾见面的亲人在叙述、敲醒我遥远的记忆!说明她是我的姐姐,又好像是我的姑姑,这是当时我的心灵的震荡!非常神奇!

我静静地聆听她的叙述,犹如童年时代聆听长辈讲故事,但突然眼角望到59年届的亲密同学游范文依约来接我。我不得不向她告辞,匆忙中表白自己的感受,我说您这位学长好像是我遥远记忆中的亲人!多么神奇!

在短短的数十分钟交谈中,我得知她是个在高层文化和媒体领域里做过审查把关工作,也是个校友会、社团,台上幕后作战指挥的佼佼者,替校友解决了不少问题、突破了重重困难、收容別人的各种怨氣。

我也在短短不到60分钟的时间,从这圣母般慈祥的学姐获得了选稿、编辑等基本原则的认可和补充。非常神奇!

事后我把这件事悄悄告诉最亲密的校友,林可彬。他只惊奇地睁眼看着我,无言可答。

我下笔写这篇报告之前,先游览网络,寻找有关她的资料,想不到竟然发现我对丘校友的感觉并不是独自一人,因为有篇文章描写丘安盛校友说:“她有嬰孩般笑容、聖母般慈祥”!  此心同,此理同!我的心和其他人的心是没有两样的!

与其以我笨拙的笔叙述对丘校友的感受,不如转载蓝西波校友写的《大海绵》一文分享给各位读者关于丘安盛校友的精神面貌。请读者翻阅第XX页《大海绵》

--------------------------------------------------------------------


北上纪实之三
见面三分情
黄东涛校友恨铁不成钢
                                                                                                                                    59年届   王维理
这次参加在林凤英主席率领下理事会十人一团的北上访问广州和香港校友“取经学习”的节目中,对我来说,最有趣而曲折的、又有浓浓人情味的是见到黄东涛校友的过程。在为母校巴中创校70周年纪念而出版的《巴中特刊》错误累累的风波中,黄东涛校友是伐评错误的主要校友,虽然他本意是绝对好的、正面的(positive), 但他的评语还是令我们震惊。这也不奇怪,正所谓  “良药是苦口的,忠言是逆耳的”!而且如果我们事后换位而思,他的反应是情有可原,换我们在他位置,很可能评语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特刊》办得实在太“窝囊”!
那天晚上(2016年5月17日)我们一行人在林凤英主席率领下得到张瑞境校友及其伙伴们的招待共晚餐欢聚。我们秘书长林可彬校友向坐在身边的温曼英校友求助,希望通过她帮忙沟通明早能见到黄东涛校友,以便道歉讨教。那位温曼英校友三番四次出室外打手机,每次回坐都表示我们没希望能见到他。我们听了甚感失望。
想不到是晚近子夜林可彬校友接到林碧华校友的电话,说黄东涛校友愿意见我们,但只限可彬和笔者两个人,也说明不备饮茶早餐,问我们愿意吗?我们当然很乐意接受条件。在赴约途中,可彬问我,见面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必须如何应对?  我微笑说: “据我义弟钱裕铭说,东涛校友随和友善,不会古里古怪。我们坦然见他,不必动脑筋如何应对,不会凶多吉少的。” 可彬释怀笑。
到了目的地,我们两人正在站着边谈等候,突然眼前出现个读书人模样的人,伸手向我们两人一一握手问候,动作敏捷,态度温和,衣着朴素整齐。他就是我们等候的黄东涛校友!
他请我们到类似麦当劳快餐大厅,问我们要啥饮食,我们有默契地只要一杯牛奶咖啡。三人坐下来谈,可彬校友似乎心存内疚,急欲发言,我就暗示他先发言,他有点吞吞吐吐地发言,说的话现在我也记不得。东涛校友静静聆听,少说话,一说也说的优柔悦耳,完全没责怪批评之味。谈了大约15分钟,我们知趣告辞。他热情地握紧我们的手,连连示歉意,依依不舍送我们离开。
巴中人应该是一家人! 有事好说,说了好办。不认识,有隔膜而误解,见面三分情,一杯咖啡就没事了,不必泯恩仇,因为一家人根本无怨无仇!
我对每件错误或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时,与其看当事人倒不如检思其过程。我们特刊的错误乃是“幼稚激情病”。工作量庞大,人力单薄,时间紧迫,组织松散,在这种情况下妙想天开地希望以“雷锋精神” 创造奇绩!记得在工商管理学有这么一句话:  “Not work hard but work smart (用智慧办事,别苦办苦做)”,还有更重要的,每做一件较大的工作,必须有个方案或蓝图。安排人力、财力、材料、执行程序,不可藐视别人的意见而太自负,跟没有这种概念的人办事 “凶多吉少”。有人说我只会说漂亮话,不会做漂亮事。当时我是边沿人物了,这点圈内人都明白, 所以我没思想负担,也没犯错误感,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要有阿拉丁神灯才能成功!
相信黄东涛校友完全不知道我们有这种困难,相信他很惊奇我们办事会如此糟糕(窝囊)!特刊错别字犹如无月的夜天,漫天星斗,这不是我们所有编委患上鸡夜盲(buta ayam),看不见稿件的错别字,而是审阅了,查出了,但执行者来不及在电脑里的原稿上纠正就该上机印刷了。有时我们迷信英雄会造奇迹!又自以为自己是英雄,一夜之间可造七级高塔!哀哉!
最后,你我之间,如果不幸发现各自的看法、观点有差异,不要马上划清界限,敌我对立,极尽排挤措施;而是要设法求同存异,在不牺牲大原则之下互相退让;  要明白妥协 (kompromi) 是民主的主要成分之一。不会妥协就不懂民主。
黄东涛校友是我们巴中人中之佼佼者,要了解他,请读《巴中会讯》第17期第39页丘安盛校友写的《勤奋耕耘,秀色满园》一文。
黄东涛校友对我们的批评是 “恨铁不成钢”!谢谢你的关爱!

--------------------------------------------------------------------

北上纪实之四
走马看花感受两地文化生活
59年届  王维理

        广州巴中、华中人的精神面貌,我的感受是文静和蔼、博学识广。在两校联合校友会里有不少教授、博士级的知识分子。在这文静的群体里,又出现了活泼愉快、满面春风的校友会主席陈俊粦校友,这是他们的幸运。他时时刻刻以愉快、友善的面孔面对大众。他的活泼愉快的形象给该校友会的精神面貌增添了不少亮丽的夕阳红色彩。雅加达人看到他,犹如日日办喜事的人,满面春风,喜气洋洋!
        广州巴中、华中人联合起来建立联合校友会,在华侨、华裔团结合作方面有重大意义,而且维持32年了,这点值得表扬,团结友爱精神可嘉!梁俊祥校友在年会联欢会上致词时,也表扬广州联合校友会的建立启动了中国国内外各校校友会的成立。虽然雅加达没有华中、巴中联合校友会,我们巴中人遇到华中人就像亲朋好友似的,特别是新华生,跟华中生感情更浓,因为我们新华生,初中毕业不是继续就读巴中就是升学到华中。华中人和巴中人是 “自家人”,客家人那么说。
如果说香港是各校校友藏龙卧虎的地方,如广州华中巴中校友会主席陈俊麟校友所说的,那么我认为广州是高人贤者云集之处。两个地方都很难说哪个是人才最多的地方。不过,香港生活步调、节拍比广州快些罢了。
虽然我不是第一次到广州和香港,但总觉得这两个地方的校友的文化生活比雅加达更浓,犹如早餐的热咖啡,清香浓郁。雅加达校友很多不会打电脑、不懂电邮、不会用拼音法打手机,甚至当过初中、高中老师的校友也一样都不懂,用手机传信息就用上世纪的马来话,不是现代印尼语文。也许他们忘记“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哈哈哈!)。我们问他们的电邮址时,有的还会老羞成怒、气愤地说:“我这么老了哪还有伊妹儿!” 遇到这种事,我感到好笑,就放怀哈哈大笑,有关人也跟着哈哈大笑,周围的人也哈哈大笑!皆大欢喜!

这次我们巴中校友会十人团北上目的是道歉、取经学习、联络感情,像我很少交际的就多认识校友们。感谢两地校友们的热情招待和指教,感谢印尼雅加达校友会主席林凤英校友给我们这宝贵的机会,也感谢林主席左右帮手陈丽娟、莫泽珍及其他校友的关照。我认为北上目的圆满达到,也取得各方校友的谅解、支持和合作。希望往后大家还有不少见面、接触、交流的机会,以便促进我们的团结友爱,更进一步丰富我们大家的文化生活。
恭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


照片由:溫開來 拍攝   
(據WMY來電指正,原文有誤,此處應為溫開萬拍攝,特此更正。)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