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洋為中用”詞語的隨想----郭良寛

本帖最後由 hkc 於 2017-9-17 10:40 編輯

“洋為中用”詞語的隨想"

郭良寬
2017-07-01


下面視頻

“洋為中用”詞語的隨想"

    中文與英文,論字和發音,差異算老鼻子啦。但兩種語言,總會有交融,記得中國的讀書人,常常在與人交談中,會夾雜一些英文,洋為中用,以顯擺自己的學問大。內地比較典型的上海人,管蒸汽叫水丁(steam),拐杖叫司蒂克(stick),諸如此類,說這種話的人多了,也就擴散變成普通百姓的語言。記得剛到天津時,班上同學在白話中也會說些段子,給像咱海外子弟聽,解放前,美國兵也曾經在那里駐扎過,那些小要飯的,為了能得到美國兵賞錢,見大兵沒在人行道走路,就勸他不要這樣,no good,no good ,單腳拉屎――危險(dangerous)。

    要說英式中文或粵語,上海人比香港人可謂馬大叔跟馮大叔了,還差兩點,近的什么粉絲(fans)、天那水(thinner)即乙酸乙酯、可士的(caustic)即苛性鈉或氫氧化鈉,山埃(cyanate)泛指氰化物不說,可追溯到更早的時光。我作為外省人 ,聽了也覺得新鮮,特吵幾段供大家分享:

    No money no talk ;這是港式英語,一看想大家明白是“無得傾”的意思。在“七十二家房客”那個年代,香港地,經濟掛帥,火燭了,兩個消防員手捧滅火器,攤開手板,先對災民說:“有水(錢),有水,無水  (錢),無水;有水(錢)過水,無水(錢)散水”。

    Friend 過打 band :這種中英俗語,香港特多。從字面理解是說,作樂隊的,一定要彼此互相默契,作為朋友,如果比樂隊默契的更棒,那就是比一般的鐵哥們兒還要鐵的意思。

    香港人的歇后語還多了老外的名字變成縮略語,一提“柴可夫”就知道是司機之意,絕不是“天鵝湖”俄羅斯作曲家那個柴可夫斯基。

    一九六零年,美國電影男明星William Holden (威廉荷頓)在香港拍了電影《蘇絲黃的世界》,一時有關蘇絲黃的戲劇風靡香港。香港大叔也借此機會創造出“威廉荷”這個歇后語,拆開之後的最後一個字“頓”是謎底。何講?“頓”與“鈍”同音,解作“遲鈍”、“反應慢”、按現代語言的說法是“腦子進水”的人。佢好似short short地咁(注:short 譯自英文電線短路,形容一個人神經不正常,俗稱黐線)。趁今順便提醒何先生,在香港別取洋名字 William, 否則身邊的人,口口聲聲喊你“威廉何”,尷尬一生啊!

    一詞多義的OT:工廠的工人,給家裏打電話說,今晚要ot ,指的今晚要 over time,要加班加點的意思。如果茶餐廳的伙計給廚子落柯打(order)即下單,紙上寫OT,那就是只有香港人才能看明白的詞語了,O是零的符號,與粵語“檸”的諧音,而T是代表tea ,這是茶餐廳獨有的特色術語,英國人也看不懂的,說的就是檸檬茶。(老郭慶香港回歸20周年習作)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