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坦然面对余生 科学对待养生

本帖最後由 rainbow 於 2017-10-10 12:29 編輯
坦然面对余生 科学对待养生


谈老年人的健康观

  我们单位最近几年每年都有几位老人去世。分析这些去世老人的情况,除了有几位确实是高龄外,有相当一部份年龄并不很大,原来身体也都不错,而是近年发的病,有一些还是猝死的,而一些长期有病的“老病号” ,健康状况反而比较稳定。这些“老病号” 正因为自己常年有病,因此对自己的饮食起居和疾病发展情况比较重视,有一定的医药知识(所谓久病成良医),定时服药,定期体检,和医生也配合较好,因此虽然多年来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有的还很严重,但病情控制得较稳定。反之,有一些老人自以为身体很好,对自己的健康毫不放在心上,不注意自己的饮食起居和卫生习惯,不愿做例行的体检,甚至有病也不好好吃药,结果常酿成悲剧。如一位同事,他母亲是高血压引发脑卒中去世的,他自己也有高血压,但不遵医嘱吃药,饮食起居也不加注意,结果刚退休不久就因脑卒中去世了。有些老人对医药卫生知识十分无知,什么叫“金字塔型饮食结构” ,什么叫“有氧运动”,每天饮食中食盐不宜超过多少克,哪些食物中胆固醇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有什么不同,中风有什么前兆……,都是一问三不知,也不屑去学习,这是很危险的。正如洪昭光教授所说的,千万不要死于无知啊。

  据美国卫生部门报告,美国一百年耒人均寿命延长了三十年,其中五年耒自医疗的发展,二十五年耒自公共卫生和予防医学,耒自健康教育和健康信息。所以,科学的饮食起居习惯和一定的医学知识对老年人养生十分重要。笔者曾把它列为“养生三平台” 之一( 另两个为:健康的心理状态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适当的运动),决不是言过其实。每个人都要学习医药卫生知识,要经常想想,自已有没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有什么家庭遗传疾病,最近身体有什么异常变化,心理上有什么问题,然后有的放矢地去体检、看病或改正。

  有一些老年朋友受一些媒体宣传老年人“老骥伏枥”,“黄忠人老宝刀不老”,“老当益壮,再创辉煌” 的影响,一心想再为社会服务。 我并不反对有条件的老人再为社会作些贡献, 但千万不要以健康为代价。应该认识到∶退休老人愉快平静地养老, 少生疾病, 就是为社会创造的最大财富, 作的最大贡献。中国讲究口号治国,对老年人如果要提什么口号,那末“坦然面对余生,科学对待养生”可能比“老骥伏枥” 之类的口号更为实际,对老年人更有帮助。

  人到了老年,体力、记忆日见衰退,一些慢性病陆续出现。一些老人因此消极悲观,不进行积极的治疗,不采取正确的养生方法,甚至认为这是“命” ,自暴自弃或自憎自厌。这是完全不正确的。这里可以讲讲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例子。丘吉尔活到九十一岁,可称长寿。但表面看来他完全没有长寿的“条件”∶他祖先寿命都不长,自己生下来时是个七个月的早产儿,可谓“先天不足” 。他长期从政,生活极不规律,又患心血管疾病,曾中风五次, 可谓“后天失调”。但他意志坚强,开朗乐观,谈吐幽默,兴趣广泛,心态平衡,坚持体育锻练,善于抓紧时间休息,终于达到长寿。所以对待疾病也要“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孙中山说∶“知难行易” ,其实知固然难,行也不易。我的一位同事有严重的心脏病,“久病成良医” ,他掌握了很多心脏病的知识。他经常对别人说;“心脏病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三不” ,即不劳累、不生气、不感冒,做到这三点,心脏病病人的生命完全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些话的确很精辟,可惜他自己未能完全做到。他曾参加过一个集资,但这个集资单位未能按期归还本息,有一次一群集资者前去“要债” ,别人知道他有心脏病,劝他不要去,他不肯听,去了去后,他心情激动,起来发了二次言。第二天早上他就因心脏病发作猝然去世。所以我们要学习古人“三省吾身” 的精神,经常检查、反省自己的饮食起居,疾病、心理的情况,最好还能经常与别人交流、切磋,这对老年的养生是很有裨益的。

(转贴自《老凤的博客》)





以上文章值得我們仔細閱讀---謝謝rainbow!

TOP

本帖最後由 rainbow 於 2017-10-10 12:27 編輯
以上文章值得我們仔細閱讀…… 沈薇 發表於 2014-2-17 18:33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