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归侨故事】光影记忆

归侨故事: 光影记忆
老归侨心中的影像故事

 


左图:1958年回母校邦戛中华中学任教时摄
右图:2016年穿上母校印尼巴中建校70周年华诞纪念衫留影


  和平日报, 2021年3月7日,贝仲敏,男,79岁,印尼归侨,退休前任职于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伴随人生最久的,可能就是记忆。

  回忆有时像风,有时像雨,有时是褪色的相片,有时更是一部看了又看的老电影,不只在乎故事情节,还在乎看电影时的心情与氛围……

印尼的老电影院
  现在腿脚不灵活了,连门都跨不出了,看电影更是难上加难,最近一次到电影院还是六七年前的事了。

  还记得当年印尼的一张电影票1盾半,现在国内电影票居然要50多元人民币,相当于十几万印尼盾,这样想来,还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当时虽是1盾半的电影票,于我而言,却有着无穷的回味,因为它与童年的记忆、印尼的过去息息相关。

  上世纪30年代,印尼西加里曼丹省的邦戛有两家电影院,都是华侨开设的,一家叫环球影院,比较大,约可容纳1000人;另一家叫大观园,大约能容纳600-800人。每当有新电影时,除了在影院前张贴海报,还有人背着海报、摇着铃铛“招摇过市”。

  那时看电影是小镇人的唯一娱乐,对于城市的孩子们更是不可或缺的。母亲每天都会给1盾零花钱,为了看电影,我只好“省吃俭用”,把钱都花到了电影上。

  当时印尼政府还制定了影片分级制度,战争和爱情题材的影片都有限制。我个不高,为了看17岁以下不能看的电影,每次都需要向母亲要“脱籍证”带身上,以应对进场检查。

  日本占领印尼时,电影院放电影时一定会先播日本宣传教育短片,有时在观影过程中,日本监理官(警长)和太太会忽然进来,影院就停演亮灯,全体起立向他敬礼鞠躬。作为孩子的我,当时并没有觉得什么,后来才知道,那是占领者与被占领者的关系。

  而今回想,很多电影未必特别懂,但就是喜欢那种氛围,从《火烧红莲寺》《古塔奇案》到《天仙配》《白毛女》……很大的老旧电影院里,几百号人聚在一起边看电影,一边吃零食,也便把那段时间慢慢的过去了。

最受欢迎的娱乐活动
  虽然上世纪中叶印尼出现了排华,但当时我是华校的教师,中国驻印尼使馆一直鼓励我们留下来,坚持开展华文教育。直到后来,邦戛的家遭遇大火灾,我成了灾民,事业难以为继,乘坐祖国接侨船踏上了回国之路。最后,来到了福建漳州龙海的双第华侨农场。

  我在印尼的生活条件比国内好,回到中国就觉得有很大的落差,但这条路是自己选择,所以再苦也要坚持下去。那时的农场生活艰苦,精神生活更是贫乏,幸好农场有一个广播站,除了播放新闻,还会播放歌曲。比起当地人,我们归侨更“闲不住”,喜欢组织文体活动。大家聚在一起,由我弹琴伴奏、教唱歌曲,大家唱歌。而看电影是这些娱乐中最奢侈的,几乎没有人不爱。我比别人幸运,电影队与我属于同一部门,能最早知道电影的消息,看电影时便有了固定的好位置。

  二战前,印尼较大的乡镇就已遍布电影院,影片有35毫米和16毫米,甚至还有需要戴眼镜才能观看的立体电影。可是回国后,国内居然还是旧式的方形银幕,音响是简易高音喇叭。刚开始有些失落和不习惯,但久而久之也习惯了,反而觉得露天电影也另有一番趣味。

  每当电影队来到农场,大家就像过节一般高兴,不用广播通知,消息很快传遍整个农场。老电影有老电影的情趣,银幕下,小孩子就会跟着电影、抢着念台词、唱主题歌、做姿势,这种露天“party”带来的不仅是电影故事,更带来的是一种热情的互动,让人暂时得到一种释放。

幸福地一起看
  妻子和我“牵手”50多年,现在也是腿脚不灵的耄耋老人。

  她和我一样都是印尼归侨,同在龙海双第华侨农场。不知何时起,看电影时,我板凳旁固定位子都是留给她的。

  在那个保守的年代,华侨农场归侨就相对“开放”一些,但这“开放”也不过是恋爱男女敢公开坐在一起看电影而已,中间依然还要保持一点缝隙,但已经让两个人感到幸福,毕竟只有看电影的场合,我们才能众目睽睽下坐在一起。

  现在几乎没有人看露天电影,那时刮风也好,下雨也罢,电影都会进行。风大的时候,银幕被吹得来回晃动,画面也跟着扭动,人物变得歪歪扭扭,这时总会引来笑声;下小雨时,人们都会忍住,下大雨时,人们四散躲雨,只有放映员独自站在那儿,为放映机撑伞保护,等雨停后再继续播放。

  农场的露天电影都是单机播放,换片时会有片刻“休息”,但人们都会把目光投向放映机,期盼早点装好片。也是在这时,调皮的孩子会借放映机光柱,将各种手式剪影投射到银幕上,有的像蝴蝶,有的像小鸟,还有的像老虎。

  也许像《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以及8个样板戏等看了太多遍,当第一次看到《海外赤子》《牧马人》的时候,一种情感和力量冲击着我,这两部电影不约而同地都是反映华侨题材,让人格外亲切。

  记得《海外赤子》在农场的3个点放映,我就跟着看了3场,每每看到激动时,眼泪就哗哗地流下来。

  至今记得《海外赤子》的主题曲《我爱你中国》,那是一首百听不腻的歌曲,每当听到这首歌,电影的画面历历在目,更会想起在漆黑的夜里,我骑着自行车去看电影的情形。而每次听到这首歌,满腔的爱国情就会在心头燃起。

难忘旧时光
  后来,国内的电影院越来越多,不用为了看电影等上20多天,国内的电影院也追上并且超越了记忆中印尼的电影院的样子。我到省侨联工作后,单位每年国庆节还会组织全市归侨去电影院看电影,那个时候的电影票大约只需要两三块钱。

  再后来,电视机、录像机、DVD普遍入户,只要在家就能轻松播放电影,似乎也就没有一定要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冲动了。那阵子大家都流行在家看电影,娱乐生活也逐渐丰富了起来。但当年那种电影的氛围没有了,甚至觉得有的电影可有可无,直到再也没有看电影的冲动了。

  上个世纪90年代起,我又回到印尼几次,专门带着弟弟去寻环球影院与大观园的旧址。说是旧址,是因为在印尼排华期间,这两个华人办的电影院也遭遇了大火,早就已经不是当初的样子。弟弟当时还小,对这两所电影院的印象还很模糊,而我却特别清楚。

  站在旧址上,我还记得当时几百人的座位是什么样子的,还记得当时电影院一般晚上最热闹;白天若是放电影,需要把栅栏般的窗户蒙上一面红色一面黑色的布,影院里就感到闷热,所以电影大都在晚上播放。

  ……

  人老了,记着的都是旧事,怀念的都是往事。曾经的一切就如光影一般变化,忽近忽远、忽明忽暗,但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伴着我走过春夏秋冬,就如看那些老电影一样,喜欢就好。

(雨林编辑,来源:中国侨网 贝仲敏/口述 朱婷 陈芝 林小宇/撰文 )

 
 

 

POSTED ON 08/03/2021 BY 和平日报



返回列表